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 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 照本法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 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 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 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开展有关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组织宣传、普及清洁生 产知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推行 第七条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国务院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实 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 、建设、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清洁生产的推行规划。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 经济,促进企业在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 用。 第十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经济贸易、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 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 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可再生利用的废物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 信息和服务。 第十一条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 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农业 、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关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 导实施清洁生产。 第十二条 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 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 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并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清 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 广工作。 第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 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国家工 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培养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清洁生 产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 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 ;可以按照促进清洁生产的需要,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 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 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 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 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十九条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 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 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十条 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 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 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 第二十一条 生产大型机电设备、机动运输工具以及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产品的 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在产品的 主体构件上注明材料成分的标准牌号。 第二十二条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 ,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 第二十三条 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 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第二十四条 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 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 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 第二十五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 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余热等自行回收利 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 第二十七条 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 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由国 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对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实行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措施;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实施情 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 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自愿与有管辖权的经 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的协议。该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 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 第三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本法第十七条规定,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的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章 鼓励措施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 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本法第二十 九条规定的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 第三十四条 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十五条 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的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征或者 免征增值税。 第三十六条 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标注产品材料的成分或者不如实标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 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 修材料的,依照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民事、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行政、民事、刑事法律 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不履行产品或者包装物回收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 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 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 照本法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 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 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 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开展有关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组织宣传、普及清洁生 产知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推行 第七条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国务院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实 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 、建设、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清洁生产的推行规划。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 经济,促进企业在资源和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 用。 第十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经济贸易、环境保护、计划、科学技术、农业 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 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可再生利用的废物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 信息和服务。 第十一条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 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农业 、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关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 导实施清洁生产。 第十二条 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 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 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并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清 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 广工作。 第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 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国家工 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培养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清洁生 产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 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 ;可以按照促进清洁生产的需要,根据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 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 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 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 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十九条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 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 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十条 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 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 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 第二十一条 生产大型机电设备、机动运输工具以及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产品的 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在产品的 主体构件上注明材料成分的标准牌号。 第二十二条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 ,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 第二十三条 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 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第二十四条 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 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 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 第二十五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 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余热等自行回收利 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 第二十七条 生产、销售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 后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由国 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家对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实行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措施;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实施情 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 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自愿与有管辖权的经 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的协议。该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 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 第三十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 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三十一条 根据本法第十七条规定,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的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四章 鼓励措施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 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本法第二十 九条规定的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 第三十四条 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十五条 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的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征或者 免征增值税。 第三十六条 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标注产品材料的成分或者不如实标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 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 修材料的,依照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民事、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行政、民事、刑事法律 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不履行产品或者包装物回收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 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