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在对中文的“制度”和肖特教授所理解的“institutions”(二者是等价的)的涵义做了 上述考究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部著作的主旨之所在。很显然,这部著作的主旨并 不是在考究和界定什么是“制度”(尽管这是任何一个想认真思考制度现象的作者在自己 的理论话语中均自然会做的一项工作,包括肖特教授本人),而是探讨制度是如何产生 的,以及制度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是什么。这里,我们先来看肖 特教授是如何运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来回答制度是如何生成的这个问题的,并毫无疑问 的是,肖特教授围绕这个问题的回答而展开的理论言诠(discourse),是本书最精彩和 最有价值的地方。 在本书第1章一开始,肖特就辨识出了经济学说史上对制度产生机制认识上的两种进 路:一是亚当·斯密——门格尔的演化生成论传统,一是康芒斯的“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 体行动”的制度设计论传统。在其后的分析中,我们又会解读出,前一种传统在哈耶克的 “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以及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最小国家理论”中得以集大成;而后一种传统则在当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们如赫维茨(Leonid Hurwicz)的激励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以“同意的计算”为核心的宪政理论,甚至像舒贝克(Martin Shubik)这样的博弈论大师的数理制度理论中隐含地承传下来了。[1][⑩] 对人类世界(the social world)的制度实存(institutional reality)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探究进路做了这样的区分之后,肖特教授在这部著作一 再坦言,在制度的生成机制和变迁路径中,他是一个哈耶克式的演化论者,而他的这部 《社会制度地经济理论》从整体上来说,正是对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诺齐克这种制度演化 生成论的逻辑展开。 现在,我们就来简略回顾以下肖特教授是如何用博弈模型来展示制度的生成(他较 多地使用“creation”即“创生”一词)机制的。在第2章一开始,肖特就先沿着诺齐克的国 家创生理论而假设了一个洛克式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在此基础上来用博弈模型再现制度的出现情形,从而来验证哈耶克的“自发社 会秩序”理论。按照肖特的博弈分析理路,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社会生活中 普遍存在的“囚犯困境”弈局和其它协调博弈问题。首先,如果一个社会反复地面临某种 囚犯困境博弈弈局,那么,一个有效率的做法自然是,它应该演化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以避免反复出现的非效率的均衡策略的采用。另外,这样一个规则应成为一个社会惯例 ,它规定了在重复博弈情况下当事人的行为,并且将被他们所遵循。当博弈重复出现时 ,这一制度的规则将界定某些被反复实施的非均衡的n维数组的使用。然而,如果这种博 弈是囚犯困境类型的,在每次重复的时候,均存在博弈者偏离制度规则的激励。这样约 束人们不做占优策略均衡的制度规则就会出现了。 现在看来,肖特教授对制度规则创生机制的这种认识,应该是一个略知现代经济学 的人的普通常识了。但肖特教授的理论贡献在于他在二十年前就意识到并明确地用博弈 模型规范地展示出了这一制度生成机制的演化情形。更为可贵的是,他(Schotter, 1981, p. 24)在提出这一点之后还深刻地指出,强调囚徒困境弈局的反复出现(即重复博弈)这 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制度最好是被描述为由某种特定成分博弈的反复进行而形成 的超博弈(supergames)的非合作均衡,而不是一次性博弈的特征。”接着,肖特又按照 这一思路考察了维系不平等的博弈即具有一个原状的协调博弈,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这一 观点。这样,通过考察囚犯困境博弈和协调博弈,肖特(Schotter, 1981, p. 28)得出了以下哈耶克式制度自发生成论的结论:“它们通过人类行动而不是人类的设计 而有机孳生地(organically)出现的,因而是个人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集体行为的 结果。” 在得出上述结论后,肖特又指出,在当今世界,当然有很多社会制度是被社会计划 者设计出来,或者是被社会当事人以面对面的方式就他们想要看到的将被创造出来的制 度类型进行讨价还价而一次性创生出来的。这样所产生的制度的确定形式,显然是人类 设计的结果(在计划者专权意志的情况下),或是多边讨价还价(在立法的情况下)的 结果。肖特教授还特别指出,后一种制度型构路径最好为布坎南和塔洛克(Buchanan & Tullock, 1962)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同意的计算》中所展示出来。因为,按照他们在那本书里地描 述,制定宪法博弈是在有交流的条件下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尽管肖特认识到人类社会 的制度可以是经由计划者有意识地人为设计出来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人多变谈判而合作 地创生出来,但他明确说明在他自己的研究中排除了考察这两种类型的制度。据他自己 所言,这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如果所考察的社会制度是由社会计划者创造的,那么, 他的设计就可以由最大化计划者本人脑海中已经存在的某个目标函数的值来解释。这样 一种做法,正如哈耶克(Hayek, 1955)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所已经指出的那样,是没有多少理论意义的,且从经济 学上来说,这还将涉及到显示性偏好问题。其次,如果一个被创生出来的社会制度是一 个多边谈判过程的结果,那么就需要一个谈判理论。肖特说,后一种工作最好留给他人 去做。 在排除了经由上述两种路径所创生出来的社会制度而不加以研究外,肖特认为,那 些用以帮助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大多数制度,抑或是有机地孳生出来的,抑或是自发地 创生出来的。[2][(11)] 这包括今天在大多数社会中正在实行的星期(天)制度,货币制度,产权制度,甚至战 争的规则等等。按照肖特的博弈模型分析,之所以一周七天,之所以采取某种货币形式 ,之所以出现某种产权安排,甚至之所以在现代战争中有善待俘虏和不使用核武器的国 际公约等等,都是经由自发惯例而来的某种制度。在这部著作中,肖特分别用博弈模型 把上述制度的创生机制一一展示出来。因此,如果说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还仅仅 是停留在他的直观观察和判断因而人们还存疑甚多的话,肖特则用博弈论的理论工具将 这些自发社会机制规范地变成了一些博弈模型因而更加能让人接受和信服了。所以,如 果今天还有任何人还对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还存有疑虑的话 ,认真研读一遍肖特的这部著作,也许自己就会找到了答案。 更为可贵的是,肖特教授不但在这部著作里非常精美细致地用博弈模型展示出了哈 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而且在一个假定的自然状态的背景下,通过一个精美的 博弈模型展示了诺齐克的国家创生理论,即令人信服地模型出了一个没有任何个人甚至 集体的设计而创生出来的最小国家的出现和其演化机制,且非常深刻地洞察出国家的实 质无非是自然状态下偷窃博弈的一个“核”(core)。[3][(12)] 正如,肖特(Schotter, 1981, p. 46 )所见:“国家的产生,正如我们所将要看到的那样,仅仅代表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 核的解),并且是从人们最大化个人利益的行为意图中产生出来的。它是一个没有当事 人计划的结果,但却是当事人或当事人的集体所不愿意放弃的。它的存在是被一致地接 受的。”在此基础上,肖特(Schotter, 1981, p. 51)发现,一个正式的制度创生是一个马尔可夫式的扩散过程(a Markovian diffusion process),其状态空间是所有可能的规范空间,其均衡则是这个过程的收敛状态。 在研读肖特的制度演化论的博弈分析时,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由 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在西方成型的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的始作俑者是西方一位生物学家和博弈论理论家 Maynard Smith,如果从演化博弈(在这部著作写作时演化博弈论还未成型,尽管Smith的“演化稳 定性”即ESS概念已经提出,并且已引起了肖特的注意)的视角来看待制度的生发与型构 ,一方面会自然会取向于赞同或追随哈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的理论分析进路,另一方面 也很容易滑入社会有机论的理论巢臼中去。在这种格局下,熟悉并沿着哈耶克思想理路 进行博弈论制度分析的肖特接受门格尔的社会有机论的理论进路,并多处使用“organic ally”(有机孳生地)这个形容词来意表制度的生成路径,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肖特教授所用的“organically”一词是指什么?这个词翻译到中文中如何翻译?要 理解这一点,先让我们看一下肖特是如何划分在制度创生问题上的不同理论进路的。如 上所述,在本书的第1.1节的第2自然段中,肖特就把门格尔的社会有机论(organic theory)与康芒斯的制度集体决定论(collectivist explanation)这两条研究进路明确地区别开来。根据这一点,本书的中译者陆铭博士曾 认为,前者认为制度的生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过程,是由个体分散决策而演化出来的; 而后者指制度是由集体决策和设计出来的。根据这一点,陆铭最初主张把“organically ”译为“分散地”或“以个体方式决定地”。在为这部中译本做序而阅读他们的译稿时,我发 现陆铭的这一理解显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经反复琢磨,我觉得由此就将“organically ”翻译为“分散地”,显然有点个人引申之嫌。因为,许多读者可能会问,原来就是“orga nically”这个词,其中文意思非常简单,即“有机地”,把它用到制度的创生过程上,怎 么就被翻译成“分散地”了呢?更何况,近代以来,“社会有机论”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中都大有人在,包括近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和德国社会学家舍夫勒(Albert Sch"affle, 1831(1903)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门格尔(Karl Menger)曾或多或少地受这种社会有机(体)论思想的影响。如果能意识到这一思想背 景,就能发现,肖特沿着门格尔—哈耶克的制度演化论的理论进路而探究制度的生成机制 时经常用“organically”这个词就不足为怪了。但是,在把“organically”这个词用在制 度的生成上,把它直译为汉语的“有机地”,显然不甚合适。基于这些思考,我曾一度建 议陆铭用“自然地”、“自生地”、“孳生地”等词,但后来觉得均不甚切意。最后,我想, 不如累赘一点,把肖特所用的“organically”一词翻译为“有机孳生地”。后来,陆铭和陈 钊博士接受了我的这一建议,故在这个译本中,凡肖特用“organically”一词的地方,我 们一致把它译为“有机孳生地”了。但这里需要呈请读者要注意的是,尽管笔者青年时期 也曾是个社会有机体论者,并就此发表过几篇甚长的学术论文,但现在看来,在当代社 会科学的话语语境中,如果说像斯宾塞那样在近代所提出的社会有机(体)论的观点不 是错误的话,这种观点至少也是肤浅的。因为,在当代各门社会科学缜密、实证和平实 的研究世风中,一些思想深邃的学者不必甚至也不屑于借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其 它自然科学的术语来隐喻社会现象。由此来判断,在当代的知识背景中,像肖特教授这 样思想缜密和深邃的现代博弈论经济学家,用“organically”这个词来诠释他的制度演化 论,看来也是经考虑后而勉强借用的。这也是我决定在“有机”后面又加上“孳生”二字的 另一个重考虑。因为,我觉得这个处理法,可能较切近肖特使用这个形容词的初衷。 ----------------------- [1][⑩] 正如肖特(Schotter, 1981, p. 155)教授所见,对于舒贝克和赫维兹这些经济学家来说,“社会制度是由计划者界定的 各种行为规则,这些界定决定了不同的n人博弈。因此,对于这些作者而言,博弈的规则 与它的制度结构是同义的”。这里预先告诉读者的是,经笔者策划,由美国MIT出版社最 近出版的舒贝克(Shubik, 1999)教授的毕生之作《货币理论与金融制度》(三卷集),最近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中译本。 [2][(11)] 肖特教授这里可能没有认识到,一些经由自发生成路径而产生出来的制度在该制度产生 的那一瞬间,可能也是多变谈判的结果,因而也是制订的或设计出来的。因而,从微观 上来看,哪些制度是设计的,哪些制度是自发创生的,哪些制度是谈判出来的结果,是 难以区分的。实际上,从微观上和制度创生的那...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在对中文的“制度”和肖特教授所理解的“institutions”(二者是等价的)的涵义做了 上述考究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部著作的主旨之所在。很显然,这部著作的主旨并 不是在考究和界定什么是“制度”(尽管这是任何一个想认真思考制度现象的作者在自己 的理论话语中均自然会做的一项工作,包括肖特教授本人),而是探讨制度是如何产生 的,以及制度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是什么。这里,我们先来看肖 特教授是如何运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来回答制度是如何生成的这个问题的,并毫无疑问 的是,肖特教授围绕这个问题的回答而展开的理论言诠(discourse),是本书最精彩和 最有价值的地方。 在本书第1章一开始,肖特就辨识出了经济学说史上对制度产生机制认识上的两种进 路:一是亚当·斯密——门格尔的演化生成论传统,一是康芒斯的“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 体行动”的制度设计论传统。在其后的分析中,我们又会解读出,前一种传统在哈耶克的 “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以及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最小国家理论”中得以集大成;而后一种传统则在当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们如赫维茨(Leonid Hurwicz)的激励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以“同意的计算”为核心的宪政理论,甚至像舒贝克(Martin Shubik)这样的博弈论大师的数理制度理论中隐含地承传下来了。[1][⑩] 对人类世界(the social world)的制度实存(institutional reality)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探究进路做了这样的区分之后,肖特教授在这部著作一 再坦言,在制度的生成机制和变迁路径中,他是一个哈耶克式的演化论者,而他的这部 《社会制度地经济理论》从整体上来说,正是对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诺齐克这种制度演化 生成论的逻辑展开。 现在,我们就来简略回顾以下肖特教授是如何用博弈模型来展示制度的生成(他较 多地使用“creation”即“创生”一词)机制的。在第2章一开始,肖特就先沿着诺齐克的国 家创生理论而假设了一个洛克式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在此基础上来用博弈模型再现制度的出现情形,从而来验证哈耶克的“自发社 会秩序”理论。按照肖特的博弈分析理路,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社会生活中 普遍存在的“囚犯困境”弈局和其它协调博弈问题。首先,如果一个社会反复地面临某种 囚犯困境博弈弈局,那么,一个有效率的做法自然是,它应该演化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以避免反复出现的非效率的均衡策略的采用。另外,这样一个规则应成为一个社会惯例 ,它规定了在重复博弈情况下当事人的行为,并且将被他们所遵循。当博弈重复出现时 ,这一制度的规则将界定某些被反复实施的非均衡的n维数组的使用。然而,如果这种博 弈是囚犯困境类型的,在每次重复的时候,均存在博弈者偏离制度规则的激励。这样约 束人们不做占优策略均衡的制度规则就会出现了。 现在看来,肖特教授对制度规则创生机制的这种认识,应该是一个略知现代经济学 的人的普通常识了。但肖特教授的理论贡献在于他在二十年前就意识到并明确地用博弈 模型规范地展示出了这一制度生成机制的演化情形。更为可贵的是,他(Schotter, 1981, p. 24)在提出这一点之后还深刻地指出,强调囚徒困境弈局的反复出现(即重复博弈)这 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社会制度最好是被描述为由某种特定成分博弈的反复进行而形成 的超博弈(supergames)的非合作均衡,而不是一次性博弈的特征。”接着,肖特又按照 这一思路考察了维系不平等的博弈即具有一个原状的协调博弈,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这一 观点。这样,通过考察囚犯困境博弈和协调博弈,肖特(Schotter, 1981, p. 28)得出了以下哈耶克式制度自发生成论的结论:“它们通过人类行动而不是人类的设计 而有机孳生地(organically)出现的,因而是个人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类集体行为的 结果。” 在得出上述结论后,肖特又指出,在当今世界,当然有很多社会制度是被社会计划 者设计出来,或者是被社会当事人以面对面的方式就他们想要看到的将被创造出来的制 度类型进行讨价还价而一次性创生出来的。这样所产生的制度的确定形式,显然是人类 设计的结果(在计划者专权意志的情况下),或是多边讨价还价(在立法的情况下)的 结果。肖特教授还特别指出,后一种制度型构路径最好为布坎南和塔洛克(Buchanan & Tullock, 1962)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同意的计算》中所展示出来。因为,按照他们在那本书里地描 述,制定宪法博弈是在有交流的条件下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尽管肖特认识到人类社会 的制度可以是经由计划者有意识地人为设计出来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人多变谈判而合作 地创生出来,但他明确说明在他自己的研究中排除了考察这两种类型的制度。据他自己 所言,这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如果所考察的社会制度是由社会计划者创造的,那么, 他的设计就可以由最大化计划者本人脑海中已经存在的某个目标函数的值来解释。这样 一种做法,正如哈耶克(Hayek, 1955)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所已经指出的那样,是没有多少理论意义的,且从经济 学上来说,这还将涉及到显示性偏好问题。其次,如果一个被创生出来的社会制度是一 个多边谈判过程的结果,那么就需要一个谈判理论。肖特说,后一种工作最好留给他人 去做。 在排除了经由上述两种路径所创生出来的社会制度而不加以研究外,肖特认为,那 些用以帮助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大多数制度,抑或是有机地孳生出来的,抑或是自发地 创生出来的。[2][(11)] 这包括今天在大多数社会中正在实行的星期(天)制度,货币制度,产权制度,甚至战 争的规则等等。按照肖特的博弈模型分析,之所以一周七天,之所以采取某种货币形式 ,之所以出现某种产权安排,甚至之所以在现代战争中有善待俘虏和不使用核武器的国 际公约等等,都是经由自发惯例而来的某种制度。在这部著作中,肖特分别用博弈模型 把上述制度的创生机制一一展示出来。因此,如果说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还仅仅 是停留在他的直观观察和判断因而人们还存疑甚多的话,肖特则用博弈论的理论工具将 这些自发社会机制规范地变成了一些博弈模型因而更加能让人接受和信服了。所以,如 果今天还有任何人还对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还存有疑虑的话 ,认真研读一遍肖特的这部著作,也许自己就会找到了答案。 更为可贵的是,肖特教授不但在这部著作里非常精美细致地用博弈模型展示出了哈 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而且在一个假定的自然状态的背景下,通过一个精美的 博弈模型展示了诺齐克的国家创生理论,即令人信服地模型出了一个没有任何个人甚至 集体的设计而创生出来的最小国家的出现和其演化机制,且非常深刻地洞察出国家的实 质无非是自然状态下偷窃博弈的一个“核”(core)。[3][(12)] 正如,肖特(Schotter, 1981, p. 46 )所见:“国家的产生,正如我们所将要看到的那样,仅仅代表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 核的解),并且是从人们最大化个人利益的行为意图中产生出来的。它是一个没有当事 人计划的结果,但却是当事人或当事人的集体所不愿意放弃的。它的存在是被一致地接 受的。”在此基础上,肖特(Schotter, 1981, p. 51)发现,一个正式的制度创生是一个马尔可夫式的扩散过程(a Markovian diffusion process),其状态空间是所有可能的规范空间,其均衡则是这个过程的收敛状态。 在研读肖特的制度演化论的博弈分析时,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由 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在西方成型的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的始作俑者是西方一位生物学家和博弈论理论家 Maynard Smith,如果从演化博弈(在这部著作写作时演化博弈论还未成型,尽管Smith的“演化稳 定性”即ESS概念已经提出,并且已引起了肖特的注意)的视角来看待制度的生发与型构 ,一方面会自然会取向于赞同或追随哈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的理论分析进路,另一方面 也很容易滑入社会有机论的理论巢臼中去。在这种格局下,熟悉并沿着哈耶克思想理路 进行博弈论制度分析的肖特接受门格尔的社会有机论的理论进路,并多处使用“organic ally”(有机孳生地)这个形容词来意表制度的生成路径,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肖特教授所用的“organically”一词是指什么?这个词翻译到中文中如何翻译?要 理解这一点,先让我们看一下肖特是如何划分在制度创生问题上的不同理论进路的。如 上所述,在本书的第1.1节的第2自然段中,肖特就把门格尔的社会有机论(organic theory)与康芒斯的制度集体决定论(collectivist explanation)这两条研究进路明确地区别开来。根据这一点,本书的中译者陆铭博士曾 认为,前者认为制度的生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过程,是由个体分散决策而演化出来的; 而后者指制度是由集体决策和设计出来的。根据这一点,陆铭最初主张把“organically ”译为“分散地”或“以个体方式决定地”。在为这部中译本做序而阅读他们的译稿时,我发 现陆铭的这一理解显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经反复琢磨,我觉得由此就将“organically ”翻译为“分散地”,显然有点个人引申之嫌。因为,许多读者可能会问,原来就是“orga nically”这个词,其中文意思非常简单,即“有机地”,把它用到制度的创生过程上,怎 么就被翻译成“分散地”了呢?更何况,近代以来,“社会有机论”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中都大有人在,包括近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和德国社会学家舍夫勒(Albert Sch"affle, 1831(1903)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门格尔(Karl Menger)曾或多或少地受这种社会有机(体)论思想的影响。如果能意识到这一思想背 景,就能发现,肖特沿着门格尔—哈耶克的制度演化论的理论进路而探究制度的生成机制 时经常用“organically”这个词就不足为怪了。但是,在把“organically”这个词用在制 度的生成上,把它直译为汉语的“有机地”,显然不甚合适。基于这些思考,我曾一度建 议陆铭用“自然地”、“自生地”、“孳生地”等词,但后来觉得均不甚切意。最后,我想, 不如累赘一点,把肖特所用的“organically”一词翻译为“有机孳生地”。后来,陆铭和陈 钊博士接受了我的这一建议,故在这个译本中,凡肖特用“organically”一词的地方,我 们一致把它译为“有机孳生地”了。但这里需要呈请读者要注意的是,尽管笔者青年时期 也曾是个社会有机体论者,并就此发表过几篇甚长的学术论文,但现在看来,在当代社 会科学的话语语境中,如果说像斯宾塞那样在近代所提出的社会有机(体)论的观点不 是错误的话,这种观点至少也是肤浅的。因为,在当代各门社会科学缜密、实证和平实 的研究世风中,一些思想深邃的学者不必甚至也不屑于借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其 它自然科学的术语来隐喻社会现象。由此来判断,在当代的知识背景中,像肖特教授这 样思想缜密和深邃的现代博弈论经济学家,用“organically”这个词来诠释他的制度演化 论,看来也是经考虑后而勉强借用的。这也是我决定在“有机”后面又加上“孳生”二字的 另一个重考虑。因为,我觉得这个处理法,可能较切近肖特使用这个形容词的初衷。 ----------------------- [1][⑩] 正如肖特(Schotter, 1981, p. 155)教授所见,对于舒贝克和赫维兹这些经济学家来说,“社会制度是由计划者界定的 各种行为规则,这些界定决定了不同的n人博弈。因此,对于这些作者而言,博弈的规则 与它的制度结构是同义的”。这里预先告诉读者的是,经笔者策划,由美国MIT出版社最 近出版的舒贝克(Shubik, 1999)教授的毕生之作《货币理论与金融制度》(三卷集),最近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 版中译本。 [2][(11)] 肖特教授这里可能没有认识到,一些经由自发生成路径而产生出来的制度在该制度产生 的那一瞬间,可能也是多变谈判的结果,因而也是制订的或设计出来的。因而,从微观 上来看,哪些制度是设计的,哪些制度是自发创生的,哪些制度是谈判出来的结果,是 难以区分的。实际上,从微观上和制度创生的那...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