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公司的困境

 作者:未知    93

曾经被传媒热烈追捧的“三株神话”因为1997年的成绩而大打折扣。1997年三株公司的销售额比1996年减少10亿元,这是它自创建以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负增长”。尽管三株公司对外公布它在1997年的销售收入仍高达70亿元,但与300亿元的既定目标相比,无疑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数字。随后有传言说,三株已申请破产3个月了。由于它欠下巨额贷款,有关方面还没有批准三株的破产申请。北京一份经济类报纸披露了这个消息。旋即又有传言说三株总裁吴炳新已经躲到国外去了,债主上门被拒之门外……
近日,记者在济南采访了三株集团公司总裁吴炳新。他说破产纯属谣言,但他承认1997年三株的工作出现了较大失误,眼下正“刮骨疗毒”。记者离开济南的时候,一场自上而下旨在恢复信心的“整风运动”正在三株公司轰轰烈烈地展开。一位业内人士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似乎都逃不过抛物线式的发展轨迹,逃不过“备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那么对于三株这个大红大紫的民企明星而言,过去一年的失利会不会成为盛极而衰的前兆呢?
一、用毛泽东思想打天下
根据传媒的宣底三株奇迹离不开“奇人”吴炳新。吴最初以200元起家,原始积累从生豆芽开始,承包过糕点厂和商店。1987年,吴炳新与儿子吴思伟注册淮南大陆公司,卖过昂立一号。1994年,仓协山东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吴炳新任总裁,此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三株医药生物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是年推出了后来名誉天下的“三株口服液”。1994年,三株莺啼初试,销售额达1.25亿元,1995年猛跳至23亿元,1996年则达到惊人的80亿元。这三年称得上是三株的黄金时代。在一些城市,人们因买三株排起了长龙,二三十元一瓶的价格曾被哄抬至七八十元,人称“卖疯了”。支撑这个销售奇迹的是三株惊人的营销网络。吴炳新说:“除了邮政网以外,在国内我还不知道谁的网络比我大。”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15万销售人员。这个销售大军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于是人们看到了无处不在的三株的传单、招贴、标语和横幅。在多次会议上,吴炳新强调:三株公司的信条是“人是第一财富”,“人才是企业的命中之命,,。在市场营销上,吴炳新的武器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他曾把全国删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四大“战区”,四区设立“战区经理”,由总部协调指挥。在《吴炳新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株是如何“打天下”的——“我们将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于市场营销。我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战术,如迅速抢占市场的闪电战术;先打周边,锻炼队伍,取得经验后再打中心城市的战术;启动市场,广告宣传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人员使用上的‘扩大民兵预备役’战术等……”在后期,吴炳新建立了市场前线委员会(他们称之为相当于国家军委),在各省建立了市场指挥部(他们称之为相当于前敌委员会),实行军事化管理,并进行了战略转移,改打农村市场,然后“农村包围城市”。在实施中,三株投入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吴炳新曾在1996年新年大会上批评说:“1995年我们的广告费投入3个亿,起码浪费了1个亿。”而当年的标王孔府宴酒全年投入才几千万元。据三株一位销售经理回忆,1997年有一个月的广告费就达1.4亿元,而该月的销售收入却只有1.2亿元。如此“打天下”的并非三株一家。只要回过头来看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历史是惊人地相似。1995年,巨人集团进军保健品市场,总裁史玉柱发动“三大战役”,成立总指挥部,下设8个方面军,其中30多家独立分公司改编为军、师,战役采取集团作战方式,直接和间接参加的有几十万人。“总攻令”下达以后,巨人产品广告同时跃然于全国各大报端,单在生物工程上广告费就达1个亿,覆盖全国。“奇迹”产生了, 15天内订货量突破3亿元。但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上的种种漏洞,巨人集团四面楚歌。沈阳飞龙集团的发迹也如出一辙。总裁姜伟以毛泽东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思想指导广告大战,使“延生护宝液”占领东北市场后,又成功地进行了淮海、平津两大战役。时过境迁,姜伟才将当年的秘诀和盘托出:一是广告轰炸;二是人海会战。经过一番沉寂之后的姜伟向新闻界自省了他二十大失误。他有一段话说得很诚实:“从某种角度上,民营企业的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的产品,瞅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于市场促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赌博性。但一两个产品赌赢了,并不意味着所有产品都可以如法炮制。现在,我们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住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比国企更像国企

2月5日,总裁吴炳新在三株公司1998年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上,作了自称是“刮骨疗毒”的报告。富有意味的是,报告中历数的几大病症,竟是典型的“国企病”。

三株集团创建伊始,子公司的定位就是集团的外派职能部门,而非利润中心,管理采用高度中央集权,形同国家的行政管理,子公司不必自己找市场,不用考虑价格,集团总部统一计划,划拨广告费和产品。这种经营模式的好处是保证了集团公司利益最大化,资金快速周转。但随着集团的急剧发展,子公司内不讲效率不问效益盲目投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1997年7月,三株不得不实行转轨,把子公司由执行者变成经营者,进行独立核算。但习惯听命于集团指令性计划的子公司却像笼中鸟,被关的时间长了以后失去了飞的能力,无法适应市场要求。在管理上,已经成为大企业的三株,同时染上了国有大企业那种可怕的“恐龙症”一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等级森严,程序复杂,官僚主义,对市场信号反应严重迟钝。各个部门之间划地为牢,形成壁垒,原来不足200人的集团公司机关一下子增至2000人,子公司如法炮制。对此,吴炳新说:“1997年底,各个办事处也成了小机关,办事处主任养得白白胖胖,没人干工作,整个三株公司的销售工作是由业务主办和临时工来干,执行经理以上的人员基本上不搞直接销售。由于管理不善,损失了很多,最终出现了全面亏损。这个关键的机构不改革,就要拖死我们,企业不赚钱,还能支持多久?”

激励机制本来是民营企业的强项,但三株出现了国企“大锅饭”才有的现象--干的不如坐的,坐的不如躺的,躺的不如睡大觉的;干部终身制盛行,能上不能下,一个地方干得不好,过几天又到另一个地方任职去了。业内人士认为,三株“比国企更像国企”的病例并非个案,而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通病,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家大多脱胎于国有企业,熟悉国有管理上的那一套。尽管觉得国企管理不尽人意,但在国企里的多年积淀,使它们不由自主地趋同于国企管理模式;二是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尚短,没有现成的参照物,无法形成制度创新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回归到国企管理上去。眼下,三株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砍掉机关中的富余人员,减人增效,把2000人缩至几百人,或下岗或充实第一线;对子公司加强自负盈亏的能力。

三、浪漫主义发展设想

1995年10月17日,吴炳新在新华社的一次年会上宣读了《争做中国第一纳税人》的报告。他预测,三株公司眼下发展速度是2000%,到1997年的增长速度放到200%,1998年放到100%,1999年放到50%。20世纪末,就可以完成900亿元到1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纳税人。他说:“中国500强企业中,最大企业是大庆,它现在的产值有346亿元,我们在5年~6年的时间内超过它是大有希望的。”其勃勃雄心溢于言表,颇有当年“超英赶美”的气势。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三株公司制走了1995年奋斗目标,开辟“第二战场”,向医疗电子、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6个行业渗透,进行一场多元化的“产业革命”,后来又计划再上一个饮料厂。吴炳新说:“我们研制成功的一个饮料产品,就连现在世界上的名牌可口可乐也是没法与我们相比的,我们准备马上注册专利,将来与可口可乐比高低,去占领国际市场。”

当然,更让总裁激动的想法是把三株建成一个“日不落”的生物工程王国,在20世纪将人类寿命延长10岁。为了这一美好的愿望,三株在1997年一口气兼并了20多个制药厂,为此三株投资5亿元。在激情之中,三株尝试了产品多元化经营和产权经营。结果与预期相差得很远,多元化只有化妆品上了规模,而产业兼并则让三株背上了个大包袱。

当企业进入产权经营阶段后,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显得越来越重要,个人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寻找一种机制避免这种致命伤已经刻不容缓。眼下,股份制改造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株集团虽设有董事局,但除了吴氏父子之外,其他董事局成员都不拥有股份,从财产关系上看,这种架构于事无补。当记者询问一位董事,三株现在是否考虑进行股份制改造,答曰:总裁认为时机不成熟。

四、三株的“鸡尾酒现象”.

在三株公司,你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文化现象,可以把它当成民营企业生存状态的一个文本。

三株的管理核心是50年代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这些对老一代来说耳熟能详的字眼,对年轻一代则完全陌生。但在三株的管理中,同样有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理论。前者与后者像鸡尾酒一样奇怪地混合在一起。三株公司建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吴炳新借鉴当年毛泽东“把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每个有党员的基层单位都设立了党支部。党委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总裁向党委汇报生产经营情况。为反腐倡廉,公司一律不准买进口车,不准配女秘书。尽管三株公司这家私营企业并未实行股份制改造,但吴炳新认为,三株是一家社会化的企业,因为在它兼并控股的几十家企业中,国有资本占了相当一部分。在兼并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让吴炳新耿耿于怀,三株投资4000万元,以58%的股份控股了一家国有企业,但上面忽然下了通知,说私营企业不能控股国企,只能参股,否则是国有资产流失。

也许吴炳新私下感到委屈,三株创业以来,向国家缴纳了近17亿元的税,没有贷过一分钱,并向社会捐资近亿元。三株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吴总裁现在只是济南市政协委员,连山东省政协委员都不是,人家红桃K的老总已是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飞龙总裁姜伟认为,在民营企业家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被政府认同的强烈渴望,在过去的教育中,资本家曾被视为丑恶的剥削阶级。现在虽允许这个阶级存在,但私营经济仍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他们认为自己身上印有“异族”的符号,是另一类人。吴炳新说,虽然“十五大”开过了,非国有经济由“有益”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的思想尚未转过来,、行动上仍滞后,他希望国家对民营企业领导人进行培训,“我们是组成部分,政府不能不管呀。”

【思考题】

1.如果你是民营企业家,你会如何经营管理你的企业?

2.你认为民营企业与M有企业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3.如何评价三株公司的销售策略?

 三株 困境 公司

扩展阅读

鱼缸的水,时间长了要换,不然水会越来越浑。不过,换水不能一次性全换完了,不然的话,鱼受不了,虽然是出于好心地换水,却会导致鱼儿们的死亡。公司的改革也是如此,因为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或是因为

  作者:潘文富详情


直奔主题,考虑投资开家烟酒店,并当成公司的客情管理中心来运营。当然了,老板也许压根就不是做烟酒行业的,也不是做零售的,甚至还看不上这点零敲散打的零售生意。为啥要开个烟酒店呢?换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指望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1年10月23日,中国太平保险浙江公司《打造阳光心态,职业幸福感提升》EAP关爱培训圆满完成!旨在塑造员工的阳光心态激励、提升职业幸福感、快乐高效的工作,“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高级企业EAP执行师

  作者:郭敬峰详情


2021年10月26日,太平人寿湖南公司《沟通,关于家庭工作生活平衡艺术》课程完美收官!“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高级企业EAP执行师”郭敬峰老师返聘受邀分享:“沟通能力测试、共情沟通技巧、工作生活平衡”,

  作者:郭敬峰详情


2021年11月3日,中国太平人寿湖北分公司《高情商与情绪压力管理》课程顺利交付!“压力绩效管理专家”郭敬峰老师再次受邀授课:情绪管理技巧、职业情商提升、压力疏导方法,以专业的角度讲解职场压力管理技巧

  作者:郭敬峰详情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句名言:“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于是,很多激情青年钻入这一行业并为之奋斗着。其中的滋味艰辛外行人是体会不到的,为客户挑灯夜战熬通宵是家常便饭,甚至一天24小时包括睡觉做梦都想着客户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