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将走向哪里?
109
加里·哈默(Gary Hamel)是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曾四度获得麦肯锡奖,他和普拉汉拉德一起发展了管理导向的战略思想。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更加有力,他们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深入人心。哈默的著作已成为管理界人士的必读作品,1994年出版的《竞争大未来》全球销量50万册。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7年秋天推出了哈默的新著《管理大未来》(The Future of Management),该书已有26种语言的版本。一本少见的、及时介绍到中国的大师著作,现实性显而易见。哈默在书中提出了他对创新的另类思考,并结合眼下的竞争环境,指出管理本身也急需创新。中国企业和学界如何面对大师的新思想,一些专家坐在一起发表了他们见解。(标题为编者所加) 传统的管理等于训兽
潘 岳(中信出版社总编辑):去年《管理大未来》英文版出版之际,哈佛商学院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办了隆重的新书酒会,宴请全世界各个语种的授权出版社参加,这是2007年出版界的一大盛会,我有幸代表中信出版社同全球几十名出版人一道参加了酒会,亲耳聆听了哈默先生的演讲并进行了交流。
哈默的主要观点认为,诞生并且发展于19、20世纪工业化的现代管理思想,到今天已经多么地难以为继。当时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传统的管理训练人们在企业里就像小狗在马戏团一样,训兽师带着鞭子出现时,小狗都会用两条后腿站起来,以期得到夸赞和奖励。但是训兽师一离开,他们就恢复了本性,还是用四条腿行走。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跟老板的关系其实也是一样的。管理并不能改变人的本性,但企业归根到底是由人组成的,管理针对的对象也是人,而经历了民主化、信息化洗礼的新新人类,已经不再接受过时的传统管理,这就是管理本身创新非常迫切的现实性。
有趣的是,哈默看好那些没有经受过现代管理学训练的新兴国家,比如印度、尼泊尔,他认为在那里,人们比世界500强公司里的人更有希望进行大胆创新和实验,并且取得成功。我想这本书传达的理念非常适合中国国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一个飞跃。我们已经认识到,信息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是创造力,我们企业的商业思维需要真正的革命,中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管理者面临着管理的巨大压力,尤其是企业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一线员工逐渐地由80后出生的年轻人取代。近来,我们频频听到企业管理者谈起对80后员工感到非常头疼,他们甚至要为培训80后员工编写管理教材。我认为管理80后员工所出现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年龄问题,也不是来自于独生子问题,关键来自于他们所成长的年代——社会环境处于剧变的年代。以前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模式中,甚至还残存着封建官僚体制的积淀,这实在适应不了网络时代的新人。
前两年有一本叫《你在为谁工作》的书很畅销,我觉得这说明了很多的问题。对老板负责,不能激发年轻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更喜欢对自己和团队负责,他们习惯平等、直接、快速的网络表达,博客、短信、MSN、QQ等信息手段已经使得传统的等级组织体系瞬间瓦解。只有快速变革的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管理大未来》所倡导的高信任、低定位组织,我赚钱,我快乐,我文化,都是适应新形势的很好的借鉴和启迪。哈默在去年的法兰克福酒会上亲笔为中国读者提了祝词,大意是:“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中国的朋友们,充分释放中国的超级潜能。”
要在二元的管理文化里有所突破
陈 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作为《管理大未来》的译者,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我很早就翻译过哈默的一些文章,也是较早介绍“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的人。这本书革命性的一点就是提出了管理创新的四类模式,也就是说,传统企业比较重视流程创新,我们现在逐渐上升到技术创新,国家非常强调这一点,但落实到企业却非常难。第三是战略和商业模式创新,我觉得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90%的企业对商业模式和战略创新还不是很重视,也因此经受了许多挑战。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第四层次的创新——管理创新。贯穿始终的是,他一直在强调要改变对人的假设,在我们以前的管理里面,假设人只是流程的一个产物。这样并不能主导流程,也不能在企业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提出的管理创新主要强调,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创新潜能。我们的传统企业,包括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的企业家,基本都低估了员工的价值,只强调自身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太受熊彼特的影响,他就是强调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企业家的作用,我们企业家也认为自己太有价值了。反过来说,企业家就是缺乏真正的尊重员工的做法,以至于企业对人的尊重不太完整,在这样的组织氛围中,效率会比较低。这也是我们现在讲的自主创新,为什么中国创新不行,不是说社会不行,也不是硬件条件不行,归根结底是企业管理的不行。企业管理不行,主要是对人的尊重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我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比较少见。
我们怎样尊重每一个员工?从内心尊重员工,通过这种假设来改变企业内的各种关系,真正做到所谓的组织和人共同发展。我并不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企业有很多这样的创新,其实《鞍钢宪法》提倡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管理创新,也是对西方管理的延续和发展。只不过我们发展市场经济之后,丢掉了很多企业创新的方法。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误差,我们丢掉了一些员工比较好的做法。目前中国企业中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宝钢,它要求很多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这就是很好的创意。对比国外,我们差距非常大,我们创意实践实在太少了,比如说丰田公司,为什么它能够成为全球汽车企业之首?因为它每年有100万个创新,人均我们计算过,有35条创新,这个比率是非常高的,这才是一个企业永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
通过研究中国企业,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问题就是,传统的管理还没有掌握,就要去创新,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也就是工业化时期的管理理念。现在基础还没有打好,很难去批判,也很难去体验这个创新的优势。我们目前的企业,首先要批判旧的工业化的管理,同时重新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个挑战是双重的。也就是说,中国在未来的很长时期内,一方面去吸收管理鼻祖泰罗的管理思想,把企业的基本功做好,另外一个方面要向日本、中国台湾的企业学习如何管理,等有了很高的提升之后,再向美国的企业学习管理创新,所以说中国的企业面对的挑战是双重的,我们要在二元的管理文化里有所突破。企业要想成功,要拥有持久的战略优势,这个二元的管理修炼必须去做。
哈默的写作风格有点像熊彼特,英国有很多这样的思想家,而且英国的创意产业的历史也颇为久远。其实我更认为哈默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语言非常生动,这对语言的要求更高,而且知识面非常广,而我们中国管理学的语言太理工化、太线条化了。西方的管理学家总能提出很好的概念,然后非常巧妙地诠释概念,接着让你跟随这种概念。这本书的思想性非常强,而我们的企业需要有这样一个阶层来完成诠释管理概念的工作。
中国企业绝大部分只有运营模块,而没有创新模块。如果我来设想一个200人规模的中型企业该如何创新,我希望我们的公司能创造出一个1000亿的价值链,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三大创新。我们不做运营创新,我们做的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模式创新,实际上中国人的整合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在将来自主创新方面我们还是有可能胜于欧美国家的。比如说,我们的阿里巴巴,实际上就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特色。还有一个畅游网也是如此,它实现了战略模式创新。我们现在有一个创意模块,一个研究创意产生的模块,研究如何去发挥员工的创意作用。我们有了员工创意模块之后,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可以把很多外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其实创意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把外面鲜活的思想引进过来,通过产学的手段来实现。
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实现引进,其实现在网络包括网络社区创造出的机会越来越多,给你的公司带来的价值也越来越多,而这个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所定义的新兴企业中,企业的迅速发展不靠研发和营销,这些模式其实早就过时了,我们要靠更有创意、更有市场来取胜。我现在也正在应用哈默思想来做这样的一个实践,我们在这个公司里就是要抓住创意和市场,研发和制造全部都外包。
“我赚钱、我快乐”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对这本书我没有像陈院长研究得这么透,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的书名如果翻译成“管理2.0”会更好卖。“管理大未来”只是指出了一个趋势,并没有指出管理大趋势的具体概念,冲击力并不大。假如书名叫做管理2.0,这书一下子就显得很牛,毕竟国外这两年在管理领域里没有出什么新东西。但是我发现它又不能叫管理2.0。因为2.0与1.0对比,1.0代表的是工业时代,其实我们中国的企业大多仍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同时对于2.0的管理,他并没有说得很清楚,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趋势。这是针对管理提出的一个宏大问题,尽管不像当年他提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清晰和明确。
大家谈管理的变革,管理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发生了变化。一是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大家一直说80后的问题,包括美国在内,管理对象的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个是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互联网使得企业边界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要素也是这样,只要有市场竞争,各种要素就会发生改变。石油涨还是要涨,煤炭涨还是要涨,粮食要涨还是要涨,有些生产对象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谈一些趋势,我们觉得是有启发的。
先说一下管理中的人的变化。80后一代在美国也叫千禧年一代,他们善于多线层工作,一边听MP3、一边打着电脑,这与之前的员工差别很大。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企业应该做什么?假如你管理的是大规模的制造公司,用哈默的这套可能就不灵了,但如果你管理的是软件企业或者新经济企业,可能用哈默的管理创新就比较好一些,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边界的突破,有很多这种例子,我们经常想到的是谷歌这样的公司。突破企业边界应该怎么合理利用社会的知识资源?你可以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我觉得这一点国外企业做得比较成功。怎么把社会知识资源利用起来,我们的情况可能不太像哈默书上所写的。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能够向他学到什么,落实到现状,我们应该学什么?
那么,我们在1.0还没有完成之前,怎么来学2.0呢?1.0包括像联想这样的公司,我跟他们聊过,我们现在有一个流程固化的问题,流程固化就是探索其中有用的经验,将流程化的东西变得条例化,这是1.0的方式。这来自泰罗的管理思想,推行科学管理就可以了。我估计现在80%~90%的企业还要搞这个,而不是先推行2.0,因为我们还没有那个基础。在做1.0的时候,我们既要参考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同时也要有所突破,要在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环境两方面进行突破。
在人的管理方面,我们能不能把大家说的“我赚钱、我快乐”这种理念引进来,我同时为公司打工,同时又很快乐。要把这样的理念引入公司,恐怕除了制度保证以外,企业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促进。举一个例子,梁山好汉都很快乐,他们的文化就是“我造反,我快乐”,也就是CEO和107个员工组成的这个组织体系都很快乐。现在企业能不能这样搞我就不知道了,这是其一。其二,能不能把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为一起,这是中国企业要搞的。刚才陈教授说,有很多科研项目,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是两张皮,现在管用的是商业模式和战略创新。在有非常良好的商业机遇的情况下,而且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如果企业按照哈默的概念抓住这一点,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衬衫网站叫PPG,它不像其他的衬衫企业在全国建各种各样的街面店,而是在网上做,OEM来做这个东西。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一定要做,毕竟美国搞泰罗式管理、搞工业革命的时候没有互联网,现在我们有互联网了,就要把这些要素充分结合起来。我们虽然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我们能不能利用商业环境的突破搞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
同时我们还有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首先,中国有独特的文化,另外我们的体制不同,还有,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大市场。
把这些领先的管理理念灌输进来,需要格外注意,中国现在还是1.0,那么在1.0中间可以引用一些2.0的要素。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怎么让大家把“我工作,我快乐”的理念推广开来,另外,在成功企业里,怎么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这两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管理创新需要文化融合
郭向友(北京洛克菲勒研究发展中心CEO):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创新,如果不能够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体现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中华民族肯定不会在未来100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政治霸主。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这不仅是拥有五千年历史和文明的中国的悲哀,也是整个文明世界的悲哀,毕竟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总不能指望美国引领全球、全人类几千年往前走。如果中国不强大,必然有印度强大、印度不强大必然还有其他国家强大,所以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创新和管理?
实际上我理解的创新和管理,已经超越了管理者和管理专家的层面,属于一个国家的大文化和哲学上的范畴,是民族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所以,必须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去把握,而不是仅仅去效仿一些国家的手段和方法。我们专家学者翻译这类书籍,不只是把这些方法拿过来,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方法背后隐含的思想和精神体悟出来,这个创新实际上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说,管理创新和《管理大未来》,管理创新有两个含义,一种是管理方法本身的创新,第二个是创新如何去管理?这两个层面我觉得我们做得都不够。刚才教授也讲了管理2.0也好,叫什么也好,我对大未来这个名字还是认可的,因为中国的管理和中国的管理创新,肯定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
如何体现中国创新的这种特点呢?既要借鉴美国管理学研究的成果,也要研究美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我们说洛克菲勒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商业精神的一种象征,这里面不仅仅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在起作用,也和它的宗教信仰、它在社会中创造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甚至包括政府对它的指引和控制。
我们这些做实际工作的人,对管理的未来和创新的未来都很困惑,非常希望专家们能把西方的这些重要理念引进来,结合更多中国传统的文化,让我们的实践者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创新需要全员参与
卢 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现在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管理方面的创新,这是一个基本点,还有一个基本点就是,管理创新的内容。我们现在的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这样一个艰巨任务,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是眼下最主要的武器,现在各种投入的价格都在上升,原材料在上涨,土地资源环境资本都跟着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相应地做出改变,实行一系列的创新,使企业升级,那么企业是没有办法继续生存的。
在《管理大未来》中,哈默提到了几个方面,信息化、政府规制、消费者水平的提高,垄断地位破除等,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这就使得专利保护、资源垄断等因素变得微不足道,使得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找到新的竞争优势。亚洲国家在创新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我们在剑桥学习时,他们商学院的院长给中国企业老总讲了一课,为什么亚洲国家在创新方面做得不够多不够好。他们做了一个调查,亚洲和欧美相比,无论是取得专利和投入方面,都处于落后的地位。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提到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组织管理,亚洲的企业组织很多是关系型的,家族式的,而且多层级,这些阻碍有新思想的新人出现。层级家族管理适应低成本大规模,但是它不适合创新体制。
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远离市场,我们离欧美巨大的市场距离太远,缺乏感觉,比如设计,只有在那种场合下你才可以去设计;缺乏相应的资源和资金,还有我们资本市场不完善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弱者心理,亚洲国家的这些企业家也好,职员也好,自己觉得自己不行。我看到这本书也提到了,就是说他特别主张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得到解放。既然要应对挑战、要创新,而应对创新本能的反应往往却是拒绝的。员工有一个想法和我不一样,我也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层级太多,每一层小官僚都试图挡住别人,这种能力的发挥就很难以形成。这个问题,所有的组织中都有。如何发挥所有人的作用,尤其在现在招来的人越年轻,他所学的知识越新的情况下?你想一下,如果让进来六年的小官僚管住这个新人,一切通过他去分配,这个创新就很难实现。依靠层级这种僵化的管理组织形式已不利于现在的市场发挥了。
海航的陈峰让年轻人去创新,他的想法就挺好。你不管做什么企业,恐怕都要注意大师所说的这个创新。我们当然有我们的特殊性,除了那些家族企业,我们还有国有大企业。国有大企业的组织创新究竟是什么?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创新,还有国家的创新。原来国有大企业在一个很困难的状况下,做了一点改革,设立董事会,聘请独立董事,有了婆婆一样的管理部门,结果迅速在500强企业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是以前没有想到的,这也算是创新迈出的一步。这还是粗浅的一步,还没有解决基本的激励机制和监督问题,企业的老总并没有一定的预期。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去创新,我们可以把董事会主席设置得像欧洲那样,是非执行的,这可以是政府任命的,而首席执行官可以是市场化的。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国有企业的工资奖金现在是当年兑现,如果我们设立一个基金,我们把奖金都放在里面,就像美国的警察,如果你不犯错的话,到退休就可以拿到比较丰厚的退休金。或者,你给他一两千万,扣除50%的遗产税,这也算是一个办法,总之,让现实的矛盾小一点。在体系内部和工人之间的差别不要太大,这方面单纯学美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这个中国特色的问题一定要考虑进去,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如何创新,如何激励的问题,应该有更多的考虑。
扩展阅读
浙江杰诺电器精益管理项目启动 2024.03.11
2024年3月6日,浙江杰诺电器精益管理项目启动,杰诺电器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3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杰诺电器2024年精益管理项目
作者:姜上泉详情
浙江立久佳运动器材精益管理第5期项目 2024.01.26
2024年1月23日,浙江立久佳运动器材精益管理第5期项目启动,立久佳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2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立久佳运动器材20
作者:姜上泉详情
学习华为战略规划管理的秘密武器BLM 2024.01.20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开家烟酒店,作为公司的客情管理中心 2023.11.24
直奔主题,考虑投资开家烟酒店,并当成公司的客情管理中心来运营。当然了,老板也许压根就不是做烟酒行业的,也不是做零售的,甚至还看不上这点零敲散打的零售生意。为啥要开个烟酒店呢?换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指望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老师精益管理咨询培训:泉州市精益管理 2023.10.10
2023年10月7月—8日,由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业绩突破—精益六最系统》训战在泉州市举行,来自闽南地区90多家企业的20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研习。训战开始,姜上泉导师首先分享了精益管理之科学
作者:姜上泉详情
降本增效咨询培训: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 2023.09.08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厂家招商准备工作之沟 5
- 2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降 15
- 3一定要脱离产品谈招商 19
- 4员工不是被招聘进来的 29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必增 16
- 6西安王晓楠:2024 1424
- 7辅警或迎来转正新契机 43
- 8西安王晓楠:辅警月薪 55
- 9什么是小型门店的底层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