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不宜为央企高管定薪

 作者:何禹欣    114

 央企高管到底应该拿多少钱?这是一个中短期内不太会有定论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标准答案之前,公众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央企高管们正在享用过高水平的薪酬。

  和公众的判断不一样,统管150家央企的中国国资委并不认为央企高管薪酬过高。国资委负责人指出,2007年央企利润首次超过1万亿元,主要是管理和技术进步所致——显然,央企高管对上述业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负责人表示,一位被广泛猜测拿高薪的国企领导税前年收入“实际只有40万元,目前央企负责人最高的是118万元”。

  然而早在去年1月,国际咨询公司韬睿调查已经表明:红筹股公司高管报酬达到H股公司2到3倍、A股公司4到6倍;并且,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缺乏相关性。一般而言,红筹股公司和H股公司多属于中国央企的境外上市子公司。今年1月16日“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高层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承认央企高管的薪酬没有完全合理化,央企董事会在给高管人员定薪酬时,“一定就定高了”。

  为什么央企高管的薪酬容易定高?

  首先一个原因在于,由央企监管者制定的薪酬制度没有对处于特殊行业的央企区别对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对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央企,其高管工资上升的幅度、与普通员工薪资的差距,就应该小一点;对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央企,其高管的薪酬就应更多地与绩效挂钩。“垄断是老百姓给你的钱”,国企改革专家张文魁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没有多大关系”。

  其次,从实际效果来看,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主要以考察央企高管3年任期内业绩为主,客观上容易致使央企负责人追求短期效应,无益于企业长远发展、提高长期竞争力。

  比如,被国资委业绩考核局列为榜样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2004年立下任期内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在2006年便进入了世界500强。考虑到世界500强仅仅是对企业规模的一种参考排名,上述考核原则很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扩大资产规模,大而不强。

  实际上,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并不适宜担任为央企高管制定薪酬这样具体而微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150家央企位于不同的行业和竞争环境,国资委很难定出一个既符合个别企业实际又广泛适用的薪酬制度。其次,国资委对央企执行有关薪酬制度规定缺乏有效监督能力。根据中国媒体报道,2006年以来开始试行的境外央企股权激励制度在去年底被叫停,一些央企未报批便擅自实施股权激励,激励计划不规范、考核不严格等行为——而国资委对到底有多少家境外上市央企做了股权激励“不清楚”。

  考虑到中国央企的一些特殊性,如能源电信行业继续垄断,央企高管由政府部门任命等,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效提高这些“干部高管”薪酬制度合理性的一个现实做法,是改由独立第三方机构重新设计起其业绩考评机制,并第三方负责考评。李曙光教授表示,要作好薪酬治理,建立一整套制度,国资委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简单的放和简单的收都是不对的。
 国资 高管 不宜

扩展阅读

法国新任财政部长莫斯科维奇近日宣布,政府将在7月份推出法令,对国企高管薪资封顶,以兑现奥朗德的竞选承诺。  这是继征收税率为75“巨富税”的承诺之后,又一颗在欧洲乃至全球舆论中激起千层浪的石子。  

  作者:李晴详情


“相比在一家公司等待慢慢晋升,不如通过跳槽的方式换一家公司得到更好的职位,这样相对更容易。”从业刚六年却已经换了三家基金公司的小曹(化名)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了像小曹这样的基金公司中层

  作者:王珏详情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并购过程中,尤其是要并购成功,被收购企业的高管保留非常重要。稳定的高管团队是顺利完成交易和交易后平稳过渡的必要因素,也是交易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之一。但交易和管理文化的差别会对高

  作者:郑伟详情


企业要持续发展,一个稳定的高层和骨干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个团队的中长期激励显得非常必要,很多企业正在设计针对高层团队的激励方案,当然,除了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正在谋求上市,也是一个很大的促

  作者:王颖详情


误区之二:给了高工资,却没产生激励效果,搞得成本很高,得不偿失 有些企业对待高管,一味地给高工资,搞得企业运行成本很高,却没产生激励效果,老总也很烦恼,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高管激励不能只依靠

  作者:王颖详情


误区之三:创业完成,论功行赏,本来想激励,结果变成养“老太爷”了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一起创业的老人,逐步产生了疲倦感,同时,创业的老总也觉得这些老人一起打天下,现在事业有成了,需要论功行赏

  作者:王颖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