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借船出海
作者:冯禹丁 207
凡此种种猜测,不管是否契合华为本意,有一点是显见的,即携三大私募财团以“杠杆收购”、掌控H3C渠道等重要资源并手握港湾这张牌的华为已立于不败之地。
2003年11月,在思科知识产权“大棒”打压下看似内外交困的华为,与3Com合资成立H3C。当时大多数人都在替华为手心捏汗。很少有人会预知,这一轮博弈华为会赢得如此漂亮,不仅与思科的官司达成和解而获得在国际市场上合法驰骋的身份,而且借由3Com在欧美市场的渠道与市场,华为得以层层推入欧洲和北美。在看似不可逾越的知识产权障碍问题上,华为也依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同高通、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达成交叉许可协议。于华为而言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H3C,又将成为MBA教材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回过头看,华为与3Com在局部领域的战略合作,远不像当初人们想象的应对知识产权危机那么简单,看似被动的一步棋中,实则早已蕴含了华为“借船出海”、与世界级企业建立整体战略资本关系的国际化宏图。在华为的国际化路途中,这样的顺势而动、应时而谋的“中国智慧”屡见不鲜。
如今华为可以骄傲地宣称,当前世界前50大电信运营商中,它已经拿到了其中28个电信运营商订单,进入了14个欧美发达国家,英国电信、沃达丰、西班牙电信、荷兰Telfort、荷兰皇家电信(KPN)等世界级的运营商在其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名单之中;在NGN和IP-DSLAM的全球市场里,份额排名第一;3G设备在1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振奋人心的成绩单宣告了华为在海外市场已站稳脚跟,并展示出令国际巨头们感到恐怖的“土狼”风格,不断在巴西、瑞典、阿联酋等区域从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等口中夺食。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最早始于1990年代,秉承一直以来自主研发、滚动发展的风格,华为无意于走直接收购捷径。华为也曾试图通过出让股份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走出国门,在与IBM、摩托罗拉、NEC等国际企业接触后,由于控股和投资形式等问题上的分歧,华为最终放弃引资。走出国门的最初几年,华为员工对外国客户很陌生,外国客户对华为更陌生,而要直接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华为首先要面临人力成本问题,其次是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本地化挑战,最大的麻烦是如何在管理机制上真正实现国际化。华为多位销售经理回忆时坦陈,常常“一个人在几个国家来回转悠,但是一直没有单子”。
华为只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先在俄罗斯、泰国、南美等市场屡有斩获,并积累了一些品牌和成功的销售经验。在具有较完备的技术能力和产品线后,华为开始频繁地以OEM方式获得占据国际市场的机会。2004年3月25日,华为在英国设立欧洲地区总部,此举标志着华为海外拓展的重点逐渐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向梦寐以求的欧美主流高端市场。
屡败屡战使得华为认识到,要想在等级森严的欧洲做生意,华为必须学会“借力打力”,必须找到合适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只有通过代理商才有可能见到运营商。2005年2月,出于进一步打入欧洲电信市场的目的,华为与英国电信巨头马可尼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除了相互销售对方的产品,华为还使用马可尼广泛的服务体系为华为设备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提供支持。随后的7月,华为参与马可尼收购战,最终爱立信胜出,华为选择了退出。不过舆论认为,华为若收购马可尼,需支付相当于其海外市场一年销售额的现金,“压力太大”。
事实上,积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和共同研发,是华为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的很多合作伙伴已经在目标市场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分销网络,华为与之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在资金投入和时间方面节约大量成本而不承担并购产生的风险。因此,有评论认为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就是靠“与一个跨国公司合作然后再与另一家跨国公司合作推动的‘借船出海’”。
但“借船出海”并不是投机取巧。任正非说过,国际市场拒绝机会主义,无论是赢得客户认可、与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还是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单,都要靠华为自身的竞争能力。华为赖以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的竞争优势,决不仅仅是低价格,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使得客户预算缩减,比欧美竞争对手平均低25%以上的价格的确是华为的利器之一。在入选英国电信8家优先供应商名单后,英国电信对华为的评价是“乐于倾听客户的意见”。为了进入英国电信的“短名单”,华为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和数以亿元计的资金。而之前传为美谈的是经过连续3年坚韧不拔的投入,华为等来了2002年俄罗斯电信市场的蛋糕。荷兰KPN对华为的垂青,则是因为华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和“快速调集资源进行会战”的能力。为获得Telfort的合同,华为先和Telfort合作成立了一个移动创新中心,并为Telfort专门研发出帮助其节省1/3总体拥有成本(TCO)的解决方案。华为的价格不是最低,Telfort关键是看中了华为“对合同执行的承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59.8亿美元,合同销售额82亿美元,其中国际合同销售额达48亿美元,已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8%。2006年上半年,华为的合同销售额又达到52亿美元,其中出口业务所占比例提高到了65%。华为表示,最近还将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赢得一系列合同。从2003年的10.5亿美元、2004年的22.8亿美元,到2005年的34.7亿美元,完成海外战略布局,建立了全球化研发、营销和服务体系的华为,已经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扩展阅读
学习华为战略规划管理的秘密武器BLM 2024.01.20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工业企业国际化战略(一):华为近期的 2022.10.28
从OEM到自主品牌的艰难转型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从低附加值出口贸易到高技术附加值的品牌营销,一次次企业单体的化蛹为蝶,既是国内企业的国际征程的激扬鼓点,更是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星火燎原。国内竞争
作者:叶敦明详情
从一个MBA的角度解读深圳华为公司万 2022.10.25
前段时间从网络上看到深圳华为公司万人主动辞职事件,后来又说是7000人,华为公司补偿十亿元给这些已经在华为做过八年并主动辞职的员工。看到这则消息后,首先是震惊,然后还是震惊,我真是不敢想像,华为为
作者:坚鹏详情
华为LTC销售流程再造变革项目怎么做 2019.04.03
流程再造与流程管理经典案例:华为LTC项目,不仅重新再造跨部门的结构化的端到端销售流程,而且嵌入了销售方法,刷新了许许多多的工具和模板,使得华为整个组织销售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具体怎么做的呢?下面,
作者:许浩明详情
华为的军事化竞争策略 2018.12.13
中国式管理研究之华为篇(二) 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如战场,企业如兵团,因此,许多企业便将军事上的战略决策思想逐步深入并运用到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当中,尤其是市场竞争策略。三株如此、巨人如此,华为亦是如此
作者:肖南方详情
珠啤借英特布鲁出海 2018.12.13
案例主体:珠江啤酒集团(以下简称珠啤) 市场地位: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全国三大啤酒集团之一、华南地区啤酒市场霸主 市场意义: 在战火纷争的啤酒市场上,当其他啤酒品牌还在自己的道路上痛苦挣扎
作者:严志国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厂家招商准备工作之沟 5
- 2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降 15
- 3一定要脱离产品谈招商 19
- 4员工不是被招聘进来的 29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必增 16
- 6西安王晓楠:2024 1468
- 7辅警或迎来转正新契机 43
- 8西安王晓楠:辅警月薪 55
- 9什么是小型门店的底层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