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对手的反应

 155

任何一位公司高管都会告诉你,做战略决策时务必弄清竞争对手将会做出何种反应,但真正这么做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这项工作给人的感觉难度较大而且很繁琐。过去几年间,本文作者一直在麦肯锡公司负责寻找竞争行为预测模型的工作,最终提出了本文介绍的这种方法,它既保持了博弈论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博弈论是唯一一个用来解释对手行为的严谨理论框架),又具备其他相关方法的易用性。
  这一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在分析竞争对手可能做出的反应时,将所有分析提炼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对手究竟会不会做出反应?对手会认真考虑哪些对策?对手最有可能选择哪一个对策?

  作者认为这种简化的分析过程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以下两个事实。第一,如果你的对手采用基本的分析技术(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公司均是如此),那么你也可以运用这些技术预测它们的行动。第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公司在决定如何反应时所采用的模式大都是可以预测的。

  对手究竟会不会做出反应?对于你发起的行动(本文指的是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以及价格的调整),对手可能毫无觉察:作者通过调查企业的高管发现,仅有23%的人曾经及时获知对手新产品上市的消息并提前做出反应。即使你的行动被对手察觉,它们也可能认为这些行动不构成威胁,或者认为舍弃原有计划的代价太大。在大约30%的情况下,没有对手会对你的举动做出任何反应,除非你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

  因此,你首先要论证对手可能不做反应,然后再考虑它们会做何反应。为此,你可以自问4个问题:对手会觉察你的行动吗?对手是否感觉到了威胁?采取对策是否会成为对手的头等大事?对手能否克服组织惰性?如果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对手采取行动的概率就会很低。

  对手会认真考虑哪些对策?根据经典博弈论,你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列举出对手可能考虑的所有对策。但是,作者的客户经验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对手会讨论多种对策,但只会对少数几种进行认真研究。繁忙的日常工作不但会使他们中的某些人不做任何反应,同样也会使他们没有时间对所有可能的策略进行分析。

  绝大多数对手考虑的对策不会超过3个。几乎每个对手都会考虑最显而易见的策略:发动相应的价格行动或者推出相似的产品。为寻求更多指导,有些人会参考本部门此前的做法或者公司其他部门此前的做法,有些还会征询董事会或者外部咨询机构的建议。

  对手最有可能选择哪一个对策?为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对手的角度,而不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大部分公司都采用简单的短期评价标准:约15%关注净现值,17%关注短期市场份额,17%关注短期利润,20%关注长期市场份额,21%关注长期利润。但是,在理解“长期”这一说法时不要抠字眼:只有15%的公司会考虑4年以后的情况,同时这一时间长度会因行业和地区有所变化。

  然后,你要模拟对手的决策过程,用它的判断标准和分析方法决定哪一个(或哪几个)选择可能是最好的,也就是能给对手带去最大回报。

  作者最后指出,对竞争对手的行为进行严谨分析,关键是要弄清竞争对手的实际行为,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推断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只要你能预测对手的行动,就能设法超越它——这恰恰就是战略的要义。

 预测 对手 反应 如何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3G门户旗下GO桌面品牌,被打造为一个活泼有趣、自信睿智、年轻专业、不断创新进  取,真诚对话的掌中“极客”形象,并走出国门,得到了全球用户的关注和赞许。  受邀参加Google I/O大会前夕,3

  作者:李欣详情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从品牌传播到落地销售,从新车上市炒热概念赚足眼球,到引导用户实际到店进而购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体系化整合传播的过程。在80、90后汽车消费主力军关注的众多内容载体中,视频能够最直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