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营销 自我即商品

 作者:散宜生    117

  从一文不名到声名鹊起,某种意义上讲郎咸平的权威地位可以说是“营销”出来的。

  郎咸平:公司治理方面的顶级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曾经任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

  在中国,与郎咸平的学识不相上下的学者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学者能够像郎咸平一样,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如此成功让自己的学识成为一种耀眼的品牌。

  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郎咸平在香港大学默默无闻地做了七年财务学教授,忽然间却大红大紫,扶摇直上,从普通学者成为万众瞩目的学术明星,经济权威。令郎咸平迅速崛起的绝非完全因为他深厚的学术背景,而是源自他超出常人的自我营销能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之所以会有权威(guru)这个词,是因为吹牛(charlatan)这个词太难拼写。虽然德鲁克大师认为权威有哗众取宠之嫌,但由此也可见,在成为权威的道路上,必要的自我营销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个人形象与品牌价值统一

  要成为权威,除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构造一个与自身身份符合的专业形象和气质,使自己与其他同类型的人区别开来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关于塑造专业形象上,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教授曾经有一个“7:38:55”的法则: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评价,只有7%取决于谈话内容,却有高达55%的比重决定于个人形象。事实上,我们所能见到的权威们也大多拥有鲜明的个人形象。

  与内地一些学者埋头做学问相比,郎咸平显然非常注重个人气质和形象包装。很多人都承认,之所以对郎咸平的言论比较信服,除去客观的因素,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他的形象气质。

  “我会一个人负责到底。我敢讲就敢负责任”,从最早在香港舌战十大投行,到后来在内地“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郎咸平一直是以经济界斗士、专业的独立研究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公众面前,他所体现出的言谈举止、气质形象都与自身的定位十分地吻合——无论是在何种公开场合,郎咸平总是一头标志性的“郎式白发”,一丝不苟、黑白分明的着装——整齐笔挺的黑色西装,或者是白衬衣黑西裤。在正式的演讲中,郎咸平表情往往也都比较严肃,加上有力的身体语言,这些都给公众留下一个深刻、严谨的印象。“我知道,在谈论专业问题时,严肃的表情可能会让人觉得我很凶”。

  “经济学是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我的方法论就是讲话要有数据支持。”在做分析时,郎咸平也保持了严谨的作风,运用比较简单清晰的逻辑,依据具体数据、案例框架来进行分析论证。显然,这样的风格和自身的形象定位也完全的吻合。

获取相应的关注度

  “炒作是非常重要的,不炒作谁会听得到我的声音,又有谁会关注我的声音?商人需要低调,经济学家就是要高调,我肯定是要炒作自己。”郎咸平从来不忌言希望炒作自己以获取公众的关注度。

  显然,如今这个时代,在成为权威的路上,适当的炒作是一个必须的手段。作为权威,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去尽可能的影响他人,就必须先让受众获得信息。用营销的术语讲,就是首先要打造出知名度。郎咸平之所以能够声名鹊起与“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等举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在炒作的内容上,郎咸平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特意挑大公司来研究。我从不讳言我不想做小公司,一、我想炒作,真的;二、小公司资料不好搜集,大公司资料多报道多,容易做出好案例来。”

  “许多场合也要有意识地主动推销自己”,郎咸平自己在许多公开场合就多次对媒体发表这样的言论:“在公司治理研究上我是世界一流水平。”甚至还引用第三方作证:“当时,也有同样的一流学者劝我,你在美国,大约有二三十位专家和你一样的造诣,但在亚洲乃至欧洲,关于公司财务研究,你郎咸平是第一人。”

  在“炒作”的过程中,郎咸平熟练运用媒体的能力尤其值得学习。“我自己做过记者,知道媒体想要什么”,回顾郎咸平近些年来在媒体上的言论,每一条都可以称得上是“重磅炸弹”。但郎咸平有自己的底限:绝不信口开河,以事实数据为根据。

  “至于学术问题,郎咸平在公司财务及公司治理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尽管业界对郎咸平的行事风格看不惯,但许多专家又不得不承认郎咸平的学识水平。

  “一时出名很容易,随便找个事件炒起来就可以了,可我所发表的论断最后是不是都真正的兑现了。”在郎咸平的观点里,炒作是很好提高关注度的方式,但不能为增加关注度,故意语出惊人。知名度背后其实还包含着个人美誉度、影响力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为追求知名度而哗众取宠,品牌肯定难以持久——失去美誉度的支撑,个人品牌很快就会坍塌。

  其实郎咸平不仅注重炒作的作用,也非常注重自己在公众前的曝光率。每隔一定的时间,郎咸平都会结合当下的热点,发表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演讲、利用博客,或是以书籍的形式推出,用于保持公众对自己的关注度,“在如今信息大潮的时代,如果无法保持公众对你的热度,很快就会被社会遗忘掉”。

积极维护个人口碑

  口碑的好坏对于个人品牌的树立和维护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权威而言,也无法逃脱出这个规律。

  在常人眼中,权威似乎总是一副曲高和寡,高不可攀的形象;但郎咸平并非如此,从一开始到如今,在接人待物上,他一直保持平易近人,乐于积极合作的姿态。

  这一点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显露的十分明显:无论媒体大小与否,知名度如何,只要提出采访要求,郎咸平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配合,而且记者写的文章,郎咸平从来不会要求审阅。“我说过很多话,我对媒体的报道从来不怀疑,媒体只要尽责任报道就行,即使有改变,也是媒体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的改变。”

  郎咸平不仅向媒体提供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言论内容,还会主动提供与自己有关各种成长、婚姻的资料给媒体。例如有人曾经写郎咸平的故事,他甚至提供了包括自己到12岁还尿床、高中当混混和小流氓打架,被人称做“西门町之虎”诸如此类素材。显然,媒体自然偏爱郎咸平这类既能提供新闻内容、有亲和力又容易打交道的权威。

  “如果有人提出合影、签名,条件允许的话,我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在专业以外的日常生活中,郎咸平是一副平易近人的形象。根据本刊记者多次与郎咸平接触的经历发现,在与他人合影之际,郎咸平还经常不时与合影人交谈几句,甚至开几句玩笑。“一般在公开场合,我出去的时候会带把梳子,因为知道观众会和我照相。”

  “在学术以外不要去故意攻击任何人,更不要抨击个人”,这是郎咸平的做事特点。在学术界,因为学术意见不同引起的人际纠纷不在少数,郎咸平往往只是就事论事。

  因为郎咸平抨击企业的言论,部分知名大企业往往对郎咸平并不友好。但当郎咸平遇到这些“不甚友好”企业的高管时,并没有任何的不悦和尴尬,相反倒是和颜悦色地与对方坐在一起沟通交流,绝不提起令人不快的话题;甚至在沟通之后,对方立即会表示郎咸平本人和他们原先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那么愤世嫉俗、面目可憎。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更加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自己的口碑。当年顾雏军状告郎咸平“诽谤罪”的事件爆发之后,媒体几乎全部倒向了郎咸平。事实上,即使在现在,也极少能见到抨击郎咸平的报道。

  “一个逻辑严谨、敢于直言现实弊端,同时却又和蔼可亲的经济学家,公众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郎咸平 自我 营销 商品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