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型组织与企业团队竞争力

 作者:吴平    99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成本、质量、营销及研发等方方面面,而其深层次和实质是人才竞争,以人为本的团队竞争,以及企业及团队学习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本文试从企业团队竞争力与学习型组织等企业经营热点入手,结合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提升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所裨益。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以人为本与团队趋势

1、以人为本:企业运营的基础与前提

现在人们常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经营表现为全方位的互利合作与激烈竞争,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 要因素,而透过表象究其根本,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可见,企业运营直接表现为对人的管理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

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前提。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人事单位所有制度,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管理,人员流动和对人的管理带有极强的行政命令色彩,带有计划经济下政府职能的烙印,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以人为本,对企业中的人不再仅仅是看作一种要素或资源,而视为人本身来看待,以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方法去管理,让人力资源在人性化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能,重视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强化人力资源的参与决策职能,是一种战略和技术管理,能够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达到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目的。

2、团队趋势:企业追求效率的必然与保证

20年前,当沃尔沃、丰田、通用食品等公司开始尝试在生产过程中组建团队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当今的情况截然相反,不采用团队方式的企业可以成为新闻热点了。在通用电气、摩托罗拉、惠普等当今的世界知名大企业中,团队方式成为它们的主要运作方式。团队如此成行,原因何在?事实表明,团队可以迅速地组合、重组、解散,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更灵活,反应更迅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

团队是由志趣、爱好、技能、工作关系上有共同目标而自愿组合并经领导认可批准的一个群体。团队成员互相协作以完成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的团队目标。在企业等各类组织中,比较常见的团队类型有:一是问题解决型团队。大约15年前,针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由来自同一部门的几个或10个左右的钟点工人组成,最广泛的是质量圈;二是自我管理型团队。它通常由10至15人组成,它们不仅注意解决问题,而且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甚至可以挑选成员,并相互进行绩效评估;三是多功能型团队。它们的成员来自多个部门,它能实现员工交换信息,激发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协调复杂事项,常见的有任务攻坚队、特定工作委员会等。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别重视企业再造工程中关于淡化岗位责任、强化群体目标的观念。强化企业团队建设,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在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中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推行一些正式规范中尚未列出的新的工作方法,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建设一个成功的、有效的团队是企业不断创新与向前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3、团队效应:企业竞争能力的“推进器”

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团队的特点是强调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一致,每个成员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个人的天赋、知识无保留奉献,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鼓励发表意见,在公开诚恳的环境中沟通,团队支持个人发挥其技能,成员参与任何影响团队的决定。每一个成员都不构成正式组织结构中的“岗位”或担任特定的“职务”,而是团队根据各人的天赋、特长、爱好、技能自觉地经过整合形成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团队以合作精神,来处理与商议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团队,对其成员进行训练、总结和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效应。加快加强团队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只有通过团队方式,将企业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使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去努力、去创造、去革新,这才是企业唯一的发展道路。正因为如此,成功的企业,更加重视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把激励作为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来对待。

二、企业可持续能力的构建和延伸:学习创新与组织趋势

1、学习创新:企业发展的源泉与关键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作为企业,高知识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快速增长和更新,促进了“三高”人才不断更新和呈现,学习与创新成为当今社会所有人和企业都必须认真面对的永恒课题。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缺乏学习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悲惨的,但对一个组织来说是致命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快速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用电气公司韦尔奇说的更为肯定: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习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江泽民同志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学习并创新,企业持续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
2、组织趋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选择与保障

对企业而言,可持续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可持续实际上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持久程度。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的这种学习中,学习是全方位的,既要从内部经验学习,又要从外部资源汲取营养,尤其要学会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向竞争对手学习竞争,推动和建立有利于学习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将学习制度化,并建立一套激励学习的合理制度。

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形成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并使之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组织的整体学习与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取胜的重要保证,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组织效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根据许多学者认可的定义,对学习型组织可以理解为:一个善于创造、获取和转化知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体现新与新见解的组织。《财富》杂志称之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管理新技术。有一句格言很好地反映了这一观点——“更好的知识带来更好的行为,而更好的行为又带来更好的线效”。所以,一个学习型组织能够创造、获取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促使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并通过源源不断的持久推动,最终导致组织效果的持续改进。

在学习型组织创建上,国内某企业培育和弘扬“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企业精神,倡导“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并明确提出学习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创造能力。《财富》500强企业中的三分之一, 包括微软、福特和杜邦等开始利用圣吉介绍的工具和方法,建立学习型组织。

实践证明,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时髦的称谓,而是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学习和培训就是企业的生产力,学习力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和决定因素。

三、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学习型组织与高绩效团队

1、学习创新:高绩效团队的本质与内涵
如何塑造高绩效的团队?通常的观点认为,重要的因素是团队规模适度较小、技术和决策及协调关系技能人员齐全、角色分配适当、共同目标明确、相互信任及适当的绩效评估与激励等。而团队形成与工作目标则是通过组织的积极协同作用,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效益。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快速因应顾客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可见,上述因素只是高绩效团队的保障因素。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公司——包括可口可乐、第一国家银行集团、壳牌等都用不同说法表述同一个主题,即学习是惟一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竞争对手可以获得其他资源:资本、劳力、原材料、乃至技术和知识(比如挖走你的人),但是没有人能够购买复制或者消灭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在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团队和品牌的三要素中,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体现在产品上,核心技术又需要和取决于团队的力量。因此,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实现团队真正和持久高绩效,最根本在于团队整体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2、工作团队:学习型组织的表象与外延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一个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而要使企业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充分发挥员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实现企业满意、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高绩效团队当然地成为具体运作载体,承担起实现企业目标的任务。

对此,四川希望集团刘永好的个人体会是,组织学习完全可以将企业家的个人学习,融入到以企业发展需求为背景的大环境中,使企业家们和企业共同成长。他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量。

当然,企业不一定要以某类学习型组织作为标准管理模式,可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模式。只要有目标、有愿景,达到团结、协调及和谐,有完善的内部 “自学习机制”,做到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和多元创新。正如个人的学习可以终身持续一样,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动态的"在建工程"。也就是说,学习型组织应该是一种企业和团队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
3、可持续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与高绩效团队的有机结合和内在统一

企业是追求效益的经济组织,企业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可持续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内部,因应实现运作高效率与经营高效益的努力方向,满足灵活迅捷和适合学习创新的高绩效团队顺时而建,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载体;顺应增强团队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的长远目标,追求不断创新和依附高效团队的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推动力量。学习型组织与高绩效团队的有机结合,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表象与本质和内涵与外延的内在统一。

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是目前企业最主要问题。多数企业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式多层级,时间滞延久,反应速度慢。学习型组织与团队要求扁平的组织结构,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和团队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例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目前的管理层次已由9层减少为4层。 很多国内企业一方面在讲学习与团队建设,一方面仍旧保留着传统陈旧的组织架构,结果所谓的学习和团队只能流于形式。

学习型组织的根本意义在于阐明和形成了企业和团队生命活力的源泉。学习包括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及实际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改进等;员工通过学习来吸收知识、获得信息,重树创造自我、构建未来的理想。对组织和个人来说,流于生存的自我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生存需要而向外界学习,把开创性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结合起来,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从工作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对促进团队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正如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所说:未来企业或组织的团队架构,会愈来愈像交响乐团的模式;也唯有企业或组织发挥交响乐团的精神,才能有效提升团队绩效,并降低成本,共同创造企业的愿景与成果。在企业相对固定的法定组织架构下,企业团队乃至企业整体承担着“推进器”的职能,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的“动力源”,二者的统一形成了企业可持续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焕发和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⑴车宏生,2004年4月,中油集团高级财务管理班培训讲义《组织行为学》

⑵美国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⑶案例:《英特尔的创新和学习激情》;《学习型组织的神话—Rover》;《金蝶软件集团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让通用电气生机盎然》

⑷美国彼得·圣吉,2003年11月,演讲稿《彼得·圣吉看中国》;访张声雄教授《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三句话》;评论《被误读的管理圣经》

⑸宁夏电信固原市分公司程占军交流材料,《提高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⑹方兴东,刘双桂,《计算机世界》2004年3月:《组织知识管理的博客化:增强竞争优势》

(7)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2004年2月:《学习型组织核心课程:团队学习》

(8)广西科技厅钟翠,《计算机世界》2003年12月:《知识管理在构建学习型社区中的应用》
吴平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 竞争力 团队 竞争 组织 学习 企业

扩展阅读

2024年4月17日—19日,太古可口可乐第2期3天2夜降本增效行动学习工作坊在上海启动,来自太古可口可乐全国各基地的经管人员参加了集训。姜上泉导师分享了降本增效规划、营销创收增效、营业成本降低、组织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3月9日—10日,华润三九医药股份国药事业部2024年降本增效行动学习启动会在深圳召开,国药事业部60多位核心中高层经管人员出席了会议。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

  作者:姜上泉详情


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起源于IBM,是一个中高层用于战略制定与执行连接的方法与平台。至今,华为对该模型的实践应用深度与广度,已经远远超过IBM。华为不仅将这个模型应用于公司

  作者:曹扬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