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资源配置视角中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林 淼* 苏 竣 张 雅 娴 陈 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0084) 摘要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综合资源供给——需求关 系,指出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 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由此构造了三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并 着重阐述了其一的战略技术联盟模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战略技术联盟 资源配置 1 引言 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是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 展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则是 近年来理论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歧的根源在于如何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环 节。或者说,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中根本症结的辨识成为解决问题之关键。在这方面,常 规的研究多数着眼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因素,资金、体制和社会文化等经常被认为是科技 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这些解释的不足在于过多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尚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个性特征,忽略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共性发展规律,即在一般制 度框架(institutional framework)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现模式。 有荐于此,本文将从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的角度,力图通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内在规律的揭示,找出制约科技成果转 化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操作层面(operational level)上突破障碍的可选模式与途径。 2 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症结辨识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将科研成果或发明转化为产品,形成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分支产业的技术经济全过程 ,也即通常所讲的技术创新链,如图1所示。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一条完整的技术创新链的形成演进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多种 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图1中曲线A表示一项科研成果从选题开始到实现产业化的整个技 术经济过程中所需综合资源的分布状况,它是技术创新链区间上的一条连续曲线,该函 数可表达为 [pic] (1) 其中: [pic]:选题分析能力(strategic orientation); [pic]:研究开发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手段资源(physical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资金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集成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pic]:配套技术支撑能力(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ic]:小试能力(exploratory development); [pic]:中试能力(advanced development); [pic]:市场开发能力(market entry); [pic]:综合经营能力(operational know-how); [pic]:批量生产能力(batch production capacity)。 图1 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综合资源供给—需求关系 图1中曲线B表示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技术链区间上的 连续函数,可表示为 [pic] (2) 图1中曲线C则表示产业界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相应产业链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可表示为 [pic] (3) 从以上数理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技术创新链上存在一个从技术链到产业链的间断b c。该间断的存在,意味着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并不存在几何空间上的一一对应映射关系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可以实现产业化。究竟实现与否,不仅取决于技 术链的供给函数[pic]和产业链的供给函数[pic],还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pic], 即 [pic] (4) 其中 [pic] (5) 对传递函数F12存在性的忽视,一方面会误导社会资金轻易对一个尚不具备产业化投 资条件,但经过了科研成果验收或鉴定的项目盲目投资,结果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另一 方面,也促成科研机构盲目乐观,一旦完成成果鉴定,就自诩为是可转让的可产业化成 果,以致大量根本不具备产业化前景或缺乏前期产业化能力积累的论文、报告和实验样 机的闲置和积压。 从上可见,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个技术经济过程中,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 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从结构性失衡走向结 构性匹配,远非资金、体制、社会文化等因素所能一言而概之,需要从本源上设计和构 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模式与途径。 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 理解了上述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供需之间结构性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逻辑 ,就不难找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着力点。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途径无外乎以下三条: 1. 将技术链的供给曲线向产业链供给曲线延伸,即b点向c点靠拢; 2. 将产业链的供给曲线向技术链供给曲线延伸,即c点向b点靠拢; 3. 通过组织创新,实现技术链供给曲线与产业链供给曲线的搭接。 模式(1)的政策含义和一个典型案例就是,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 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进行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改革,推动科研院所转制,自 主选择包括转变成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进入市场,按照属 地化原则,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在1999 年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 产业化的决定》中所强调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显然是旨在模式(2)上有所突破和作为。 鉴于模式(1)和模式(2)都已得到宏观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 文在此不再赘述。而关于模式(3)的理解,大多数人将其停留在对科研成果的发布、包 装等表层行为下的信息沟通(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概念,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对国际上越 来越盛行的一种新型合作创新组织形式——政府发起的战略技术联盟(government sponsored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更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近年来,在各国政府的发起和主导下,美国的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联盟(MCC)、半导 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欧盟的欧洲信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ESPRIT),日本的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联盟(VLSI)等都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而为世人瞩目。我国在国家重大科 技计划的资助和支持下,近年也陆续诞生了一些事关国家根本利益和战略目标的战略技 术联盟。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例,自进入“九五”以来,该计划加强 了研发经费在数千万元以上、由多机构共同参与的战略技术联盟的支持力度。下面以其 生物领域重大项目“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例,简要说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 下的战略技术联盟的逻辑与内涵。 临床用血的来源日益紧缺和血液交叉感染的严重蔓延是世界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仅中国每年临床用血就需1500吨,且以1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寻求安全有效的血液 代用品已成为国际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热点,西方各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跨世纪的重 大研发领域。我国“人血液代用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不少科研机构积累了多项基础技 术和单元技术,但缺乏有效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经验。为此,1997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 助和支持下,由国家科技部生物中心发起,联合北京市科委、华北制药集团、中国军事 医学科学院,通过整合各方优势,组织设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人血液代用品” 研制、开发及市场开拓战略技术联盟——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充分发挥战略技术联盟的独特组织优势,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在以血红蛋白 为基质的血液代用品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路线,成 功地将动物血红蛋白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人血液代用品,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19 99年,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通集团公司和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 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项目开发公司),承诺投资数亿元巨资,加盟“人血液代用品”项目的 后期研究开发与市场运作,并以1.6亿元人民币独家买断了该项目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创下了国内单笔技术转让的新高。1999年11月19日,“凯正”和“四通天坛”的双方法人代 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人血液代用品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书》。 “人血液代用品”成果技术转让的成功,标志着“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 已迈入以产业界代表为主体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成功实现了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顺利 搭接。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它至少从一个个案的实例表明,这种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下的战略技术联盟,不仅可 以为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提供一个物理平台或操作载体(physical platform),而且又不会过度限制市场机制下“官”、“产”、“学”、“研”、“资”各方的灵活 性和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寻求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do more with less)、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水平的有效模式与途径。 4 结论与未来研究框架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最新动向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的实践,论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要症结与解决对策,基本结论如下: (1) 技术创新链可以微观表现为技术链和产业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两者间不存在几何空间上 的一一对应映射关系;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搭接模式与途径的构造与建立; (3) 战略技术联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对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 下的战略技术联盟尤应予以格外重视。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多个利益主体(stakeholders)的介入,特别是鉴于我国转型期存 在的各类政策缺失,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下的战略技术联盟的创建、组织、协调、运 行,乃至成果的产生和收益的分配,在全程(from cradle to grave)都会充满矛盾与挑战,其管理实践和管理行为变得十分复杂与困难。这其中既 有战略技术联盟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如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合作绩效等,也有中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特殊困惑。如,政府在 战略技术联盟中的过度干预或“不作为”问题;多种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 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参与此类战略技术联盟的界定与管理问题;国有 大中型企业R&D能力不足的问题;知识产权的分配与处置问题等。这一切都是事关战略技 术联盟能否得到推广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提 出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尚勇. 当今世界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石定寰. 国家创新系统: 现状与未来[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苏竣, 林淼, 尤政, 龚克.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创新实践[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1(2): 1-4. 路风. 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5): 4-27. M. Sakakibara. Evaluating government sponsored R&D consortia in Japan: who benefits and how? [J]. Research Policy, 1997(26): 447-473 J. M. Whipple and R. Frankel. The alliance formation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1998, 1(3): 335-357. T. K. Das, and B. S. Te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1): 31-61. V. Shaw and S. Kauser.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activity by British firms [J].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2000, 25(4): 51-69. Structural Asymmetry and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R&D Results Lin Miao, Su Jun, Zhang Yaxian, and Chen Ling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00084) Abstract By examining the supply-need relation in th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R&D results, the authors propose a general resource-based theory for identifying bottle-neck aspects in the whole process ...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资源配置视角中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林 淼* 苏 竣 张 雅 娴 陈 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0084) 摘要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综合资源供给——需求关 系,指出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 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由此构造了三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并 着重阐述了其一的战略技术联盟模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战略技术联盟 资源配置 1 引言 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是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 展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则是 近年来理论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分歧的根源在于如何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环 节。或者说,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中根本症结的辨识成为解决问题之关键。在这方面,常 规的研究多数着眼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因素,资金、体制和社会文化等经常被认为是科技 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这些解释的不足在于过多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尚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个性特征,忽略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共性发展规律,即在一般制 度框架(institutional framework)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现模式。 有荐于此,本文将从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的角度,力图通过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内在规律的揭示,找出制约科技成果转 化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操作层面(operational level)上突破障碍的可选模式与途径。 2 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症结辨识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将科研成果或发明转化为产品,形成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分支产业的技术经济全过程 ,也即通常所讲的技术创新链,如图1所示。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一条完整的技术创新链的形成演进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多种 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图1中曲线A表示一项科研成果从选题开始到实现产业化的整个技 术经济过程中所需综合资源的分布状况,它是技术创新链区间上的一条连续曲线,该函 数可表达为 [pic] (1) 其中: [pic]:选题分析能力(strategic orientation); [pic]:研究开发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手段资源(physical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资金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 [pic]:研究开发集成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pic]:配套技术支撑能力(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ic]:小试能力(exploratory development); [pic]:中试能力(advanced development); [pic]:市场开发能力(market entry); [pic]:综合经营能力(operational know-how); [pic]:批量生产能力(batch production capacity)。 图1 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综合资源供给—需求关系 图1中曲线B表示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技术链区间上的 连续函数,可表示为 [pic] (2) 图1中曲线C则表示产业界在技术创新链上的综合资源供给状况,它是相应产业链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可表示为 [pic] (3) 从以上数理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技术创新链上存在一个从技术链到产业链的间断b c。该间断的存在,意味着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并不存在几何空间上的一一对应映射关系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可以实现产业化。究竟实现与否,不仅取决于技 术链的供给函数[pic]和产业链的供给函数[pic],还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传递函数[pic], 即 [pic] (4) 其中 [pic] (5) 对传递函数F12存在性的忽视,一方面会误导社会资金轻易对一个尚不具备产业化投 资条件,但经过了科研成果验收或鉴定的项目盲目投资,结果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另一 方面,也促成科研机构盲目乐观,一旦完成成果鉴定,就自诩为是可转让的可产业化成 果,以致大量根本不具备产业化前景或缺乏前期产业化能力积累的论文、报告和实验样 机的闲置和积压。 从上可见,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个技术经济过程中,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 三者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根本原因。从结构性失衡走向结 构性匹配,远非资金、体制、社会文化等因素所能一言而概之,需要从本源上设计和构 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模式与途径。 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基本模式与途径 理解了上述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供需之间结构性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逻辑 ,就不难找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着力点。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途径无外乎以下三条: 1. 将技术链的供给曲线向产业链供给曲线延伸,即b点向c点靠拢; 2. 将产业链的供给曲线向技术链供给曲线延伸,即c点向b点靠拢; 3. 通过组织创新,实现技术链供给曲线与产业链供给曲线的搭接。 模式(1)的政策含义和一个典型案例就是,1999年国务院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 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进行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改革,推动科研院所转制,自 主选择包括转变成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进入市场,按照属 地化原则,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而在1999 年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 产业化的决定》中所强调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显然是旨在模式(2)上有所突破和作为。 鉴于模式(1)和模式(2)都已得到宏观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 文在此不再赘述。而关于模式(3)的理解,大多数人将其停留在对科研成果的发布、包 装等表层行为下的信息沟通(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概念,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对国际上越 来越盛行的一种新型合作创新组织形式——政府发起的战略技术联盟(government sponsored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更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近年来,在各国政府的发起和主导下,美国的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联盟(MCC)、半导 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欧盟的欧洲信息技术开发战略联盟(ESPRIT),日本的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联盟(VLSI)等都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而为世人瞩目。我国在国家重大科 技计划的资助和支持下,近年也陆续诞生了一些事关国家根本利益和战略目标的战略技 术联盟。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为例,自进入“九五”以来,该计划加强 了研发经费在数千万元以上、由多机构共同参与的战略技术联盟的支持力度。下面以其 生物领域重大项目“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为例,简要说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 下的战略技术联盟的逻辑与内涵。 临床用血的来源日益紧缺和血液交叉感染的严重蔓延是世界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仅中国每年临床用血就需1500吨,且以1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寻求安全有效的血液 代用品已成为国际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热点,西方各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跨世纪的重 大研发领域。我国“人血液代用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不少科研机构积累了多项基础技 术和单元技术,但缺乏有效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经验。为此,1997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 助和支持下,由国家科技部生物中心发起,联合北京市科委、华北制药集团、中国军事 医学科学院,通过整合各方优势,组织设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人血液代用品” 研制、开发及市场开拓战略技术联盟——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充分发挥战略技术联盟的独特组织优势,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在以血红蛋白 为基质的血液代用品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路线,成 功地将动物血红蛋白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人血液代用品,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19 99年,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通集团公司和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 司共同出资组建的项目开发公司),承诺投资数亿元巨资,加盟“人血液代用品”项目的 后期研究开发与市场运作,并以1.6亿元人民币独家买断了该项目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创下了国内单笔技术转让的新高。1999年11月19日,“凯正”和“四通天坛”的双方法人代 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人血液代用品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书》。 “人血液代用品”成果技术转让的成功,标志着“人血液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重大项目 已迈入以产业界代表为主体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成功实现了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顺利 搭接。北京凯正生物工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它至少从一个个案的实例表明,这种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下的战略技术联盟,不仅可 以为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提供一个物理平台或操作载体(physical platform),而且又不会过度限制市场机制下“官”、“产”、“学”、“研”、“资”各方的灵活 性和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寻求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do more with less)、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绩效水平的有效模式与途径。 4 结论与未来研究框架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最新动向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的实践,论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要症结与解决对策,基本结论如下: (1) 技术创新链可以微观表现为技术链和产业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两者间不存在几何空间上 的一一对应映射关系;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技术链和产业链之间搭接模式与途径的构造与建立; (3) 战略技术联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对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 下的战略技术联盟尤应予以格外重视。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多个利益主体(stakeholders)的介入,特别是鉴于我国转型期存 在的各类政策缺失,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主导下的战略技术联盟的创建、组织、协调、运 行,乃至成果的产生和收益的分配,在全程(from cradle to grave)都会充满矛盾与挑战,其管理实践和管理行为变得十分复杂与困难。这其中既 有战略技术联盟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如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合作绩效等,也有中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特殊困惑。如,政府在 战略技术联盟中的过度干预或“不作为”问题;多种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 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参与此类战略技术联盟的界定与管理问题;国有 大中型企业R&D能力不足的问题;知识产权的分配与处置问题等。这一切都是事关战略技 术联盟能否得到推广的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提 出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尚勇. 当今世界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石定寰. 国家创新系统: 现状与未来[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苏竣, 林淼, 尤政, 龚克.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创新实践[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1(2): 1-4. 路风. 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J]. 中国社会科学, 2000(5): 4-27. M. Sakakibara. Evaluating government sponsored R&D consortia in Japan: who benefits and how? [J]. Research Policy, 1997(26): 447-473 J. M. Whipple and R. Frankel. The alliance formation process [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1998, 1(3): 335-357. T. K. Das, and B. S. Te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1): 31-61. V. Shaw and S. Kauser.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 activity by British firms [J].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2000, 25(4): 51-69. Structural Asymmetry and Strategic Technology Alliances: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R&D Results Lin Miao, Su Jun, Zhang Yaxian, and Chen Ling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00084) Abstract By examining the supply-need relation in the transfer and diffusion of R&D results, the authors propose a general resource-based theory for identifying bottle-neck aspects in the whole process ...
结构性失衡与战略技术联盟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