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日本东芝公司的联盟战略剖析(上) 宋 华 [pic] 在以生产成本为中心来决定竞争绩效的阶段,对某些重要资源的占有决定了企业的竞争 地位及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可以完全决定竞争的结局,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可持续性。而 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战 略联盟转化在某些经营资源方面的劣势,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依赖于对投入要素的合理利 用,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源于技术上的创新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导 言 东芝公司是日本著名的大型企业,其在全球化战略和联盟方面的成就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特别是90年代初,在电器产业普遍受到计算机市场增长放慢、半导体产业投资回报率 下降以及R&D费用过高等问题的困扰下,日本厂商由于出口受到限制,加之国内市场的特 殊性,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十分恶劣,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滑坡。而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 ,东芝公司依旧在国际市场和日本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在高技术市场 上表现更为突出,到1998年止,销售额已达到259亿美元,而且其弹性生产法和需求对应 型的产品创新机制使东芝公司成为世界市场的先导者之一。 本文将以东芝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联盟战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战略联盟的特征和 类型。首先我们将简要地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芝公司的战略变迁,并对其战略联盟、投 资组合和联盟的动态机制进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总结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 理论上的抽象和总结。 九十年代东芝公司的战略转移 东芝公司自从事重型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生产开始,就很强调企业的长期发展。80年代 以来,公司的产品收益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与信息通信相关的工业电子产品和设备 的市场份额以从1980年的28%上升至1990年的49%,信息通信设备已取代了重型电子产品 和家用电器成为东芝公司的主导产品或主要事业领域,这种转变正是东芝战略转移和调 整的结果。1982年,东芝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Worldwide Strategy),1984年又推出了旨在综合利用信息和系统化电子技术,开发智能型产品和 系统的“I”战略(信息—Inform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智能—Intelligence)。“I”战 略可以说是东芝公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正是“I”战略使东芝在竞争中击败了当 时的强劲对手日立,后者在1988年以前一直都是电子产业中最强大的竞争者。 1989年以后,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陷入了经济衰退,东芝公司的处境也同样十分 困难,虽然1989年东芝的收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是翌年经营收入减少了13%, 1991年又减少了60%。在这样的状况下,东芝决定加快步伐,完成经营主业向以数字技术 为基础的高级信息和通信系统转移。这一系统被称为DMN (数字传输网络),它支持文本、声音、图像、动画、数据以及软件的传输和相互交流 。战略方面,东芝公司在“I”战略的基础上实施了“Advance—I”战略,”Advance—I”战略中 的I除了“信息”、“整合”、“智能”以外,还包括“图像”(image)和“互动” (interactive)。在该战略的规划中,东芝公司预测个人信息通讯市场、新的社会服务市 场以及软件服务市场将会迅速扩大,而每个市场都与“I”相关联(详见表1)。同时,该 战略提出了4方面的发展指针:首先是遵守地区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与地区经济的融合 ,共生、共荣;第二,大力促进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例如,鼓励通过物流战略和战略 联盟使企业进入或集中于那些对高技术、软件、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市场;第三,形成一 种提倡自律和多样化的企业经营风格,即构筑一种与企业价值观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第 四,实施FREE+2A(无氟,再循环,能源的节约,环境保护+行动的规划和考评)战略,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Advance—I”战略的实施将东芝公司带入了一个更为国际化、更富 创造性的市场,从而全面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pic] “Advance—I”战略与东芝公司以前的战略有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1)该战略试 图使东芝成长为一家综合的、全方位的电子厂商。以前的战略仅仅强调东芝是一个产品 的供应商,而“Advanced—I”战略在坚持这一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东芝还应当扮演起 信息提供者和服务供给者的角色;(2)更加积极地建设全球性的经营网络,以满足全球 范围内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并促进出口和产品生产当地化的共同发展;(3) 根据“Advance—I”战略,当目标市场发生变化或出现新市场的时候,公司不仅要对经营组 合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必须对公司的整个经营体系做出调整,从而在内部机制和组 织机构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应当讲这一原则为企业积极参与战略联盟 提供了动力。 自从东芝开始实施“Advance—I”战略后,效果十分明显,公司净收入从1992年的31.508万 亿日元一跃达到1997年的55.218万亿日元,其中,信息通讯产品和电子设备的净收入在 公司净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1993年达到了54%,1994年上升到61%,1995年为53. 8%,到1998年该数字已达到了64.6%。1999年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由于北美市场PC机价 格下降,国际半导体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日本国内消费不景气,从而引起了家电产 品销售的下降,当年东芝销售额下降了31%,降至5.4585万亿日元。但是,就是在这种情 况下,电子材料和设备的销售额仍然提高了4.5个百分点,因此,东芝公司的战略调整给 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多媒体时代的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多个联盟的参与者试图通过资源、信息和能力的共享提高竞争能力而 结成的一种长期、互惠、紧密的企业间关系。战略联盟的成败取决于参与者的战略目标 ,同时联盟也常常被作为企业规避和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Lorange和Roos认 为企业间结盟往往出于两种目的:竞争性目的和防卫性目的(Lorange and Roos 1993)。竞争型联盟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市场的进入和开拓,产业标准的设定,产业政策 的制定等等。而防御型联盟的形成则更多地是为了巩固市场份额、分散技术费用或通过 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联合实现规模经济。另外,Hamel等学者认为企业构筑联盟也可能是 为了更方便地学习联盟伙伴在技术开发、财务、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等方面的先进的知识 和经验(Hamel,1991;Teece,1992)。宋华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联盟实质上是一种相互 依存的多边企业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由双方的竞争力和高度的关系特定性技能和能力所 共同决定的(Song,1999)。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战略联盟是兼并或合并的前奏,他们指 出战略联盟首先在联盟双方之间构筑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合并兼并 创造条件,并且联盟的参与者在一定时期内仍可以独立发展,从而有利于减少由于草率 收购所带来的高额成本。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战略联盟方面的理论呈现出多 样化的特征,而联盟目标也并不仅限于获取市场收益和技术诀窍,因此,联盟的组织形 态和战略方向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外,战略联盟的发展还受到市场结构变化的制 约,这一点在东芝公司的主要经营领域——电子产业中表现最为突出。 1. 战略联盟概览 80年代,由于存在着极高的市场壁垒,家用电器、计算机、通信产品、游戏机市场之间 界限鲜明,缺乏有机的联系。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企业间合作主要表现为以专利技术 和纯OME贸易为主要形式的纵向合作。 [pic] 但是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电子产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在技术、市场 等方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的融合为厂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多媒体市场 。多媒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是文本信息、图像信息以及计算机数据数字化的过程,因 此,要求生产商拥有综合电子产品、计算机、游戏机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诀窍,这 时企业间的协作更多地表现为不同产业间的水平联盟,从而形成了一种以互补、共同发 展为目标的企业间关系(见图1)。在这一领域中,由于美国企业在软件、图像技术方面 具有优势,而日本企业则在工程和设备技术方面更胜一筹,因此,日美双方的战略联盟 较为普遍。 80年代末是东芝公司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东芝的战略联盟主要表现为 以纯OEM贸易为特征的纵向联盟。1982年,东芝公司在家电市场上与美国西尔斯进行过大 量的OEM交易,其中电视机的贸易数量达到了168000台。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处在出口营销 阶段或国际营销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打入国际市场才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在五、六十 年代,家用电器是东芝公司的经营主业,然而,当时美国厂商在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 ,它们的存在使得东芝几乎无法进入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美国 市场,一些主要的营销渠道都被控制在“分销商”手中,只有像西尔斯这样的大型零售商 才是东芝唯一可以利用,并与这些传统经销商相抗衡的渠道。通过OEM贸易,东芝公司为 其物美价廉的产品找到了市场空间,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另外,OEM贸易可以大大降低 公司的销售费用,与使用自己的品牌相比,在当时的情况下,OEM 交易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之后,东芝开始对其经营战略进行调整。80年代以后,东芝销 售产品时基本都使用自有品牌,这时东芝面临着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超越本 国的竞争对手。在某些产业中,特别是家电产业,东芝根本无法与其他日本企业竞争, 松下的营销渠道,索尼的品牌效应,三洋低廉的价格以及三菱产品的高档次使得这些厂 商的产品差异性显著、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之下,东芝则要逊色得多。对 东芝而言,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是运用其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开拓新市场,满足新需求。 因此,80年代东芝制定了“I”战略,全面调整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经营领域;第二个要解决 的问题是如何保持东芝在“I”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入80年代,随着多媒体市场的形 成和不断发展,综合性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变得异乎重要。同时,企业为了维持已 经取得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且,“I”市场所涉及的产品升级换代快 、需要大量投入,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东芝只有通过水平联盟的方式寻求发展,才能在 国际市场中构筑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战略联盟可以通过特定性资产(厂 址、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的投入,产生关系性租金,在有效的规制结构下,这种优势 和收益不可能为联盟以外的企业获得(Dyer and Singh,1991)。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使联盟的参与者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研究开发的时间,有助于厂商之间的产品竞争向合理化、健康化方向 发展。同时战略联盟还是企业建立信用和实现企业间技术结合的理想途径。 2.战略联盟的实施 战略联盟给东芝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收益。90年代,东芝在众多市场上的骄人成绩都与战 略联盟的实施相关。在表2中,我们列举了部分东芝公司90年代的战略联盟,在以下的篇 幅中,我们将对东芝公司多媒体软硬件、半导体和LCD市场上的战略联盟做进一步深入的 研究。 表2 东芝公司90年代的部分战略联盟 |时间 |合作者 |合作领域 | |1991.1 |时代华纳(美国) |视图和多媒体 | |1992.7 |IBM(美国) |开发256M DRAM | | |西门子(德国) | | |1992.12 |National |NAND快速存储器 | | |Semiconductor(美国)| | |1992.12 |三星(韩国) |NAND快速存储器 | |1993.9 |微软(美国) |开发便携式PC机 | |1994.9 |IBM(美国) |PC机领域的某些方面 | |1995.1 |时代华纳(美国) |建设综合性的CATV公司 | | |US West(美国) | | |1995.8 |Oracle(美国) |开发用于商业领域的软 | | | |件包 | |1995.9 |Sun Microsystems(美 |PC市场 | | |国) | | |1996.11 |西思(美国) |高速网络 | |1998.6 |通用(美国) |热动力工厂 | |1998.8 |华纳兄弟(美国) |电影摄制及设备公司 | |1999.4 ...
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日本东芝公司的联盟战略剖析(上) 宋 华 [pic] 在以生产成本为中心来决定竞争绩效的阶段,对某些重要资源的占有决定了企业的竞争 地位及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可以完全决定竞争的结局,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可持续性。而 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战 略联盟转化在某些经营资源方面的劣势,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依赖于对投入要素的合理利 用,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源于技术上的创新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 导 言 东芝公司是日本著名的大型企业,其在全球化战略和联盟方面的成就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特别是90年代初,在电器产业普遍受到计算机市场增长放慢、半导体产业投资回报率 下降以及R&D费用过高等问题的困扰下,日本厂商由于出口受到限制,加之国内市场的特 殊性,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十分恶劣,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滑坡。而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 ,东芝公司依旧在国际市场和日本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在高技术市场 上表现更为突出,到1998年止,销售额已达到259亿美元,而且其弹性生产法和需求对应 型的产品创新机制使东芝公司成为世界市场的先导者之一。 本文将以东芝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联盟战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战略联盟的特征和 类型。首先我们将简要地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芝公司的战略变迁,并对其战略联盟、投 资组合和联盟的动态机制进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总结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 理论上的抽象和总结。 九十年代东芝公司的战略转移 东芝公司自从事重型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生产开始,就很强调企业的长期发展。80年代 以来,公司的产品收益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与信息通信相关的工业电子产品和设备 的市场份额以从1980年的28%上升至1990年的49%,信息通信设备已取代了重型电子产品 和家用电器成为东芝公司的主导产品或主要事业领域,这种转变正是东芝战略转移和调 整的结果。1982年,东芝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Worldwide Strategy),1984年又推出了旨在综合利用信息和系统化电子技术,开发智能型产品和 系统的“I”战略(信息—Information、整合—Integration和智能—Intelligence)。“I”战 略可以说是东芝公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正是“I”战略使东芝在竞争中击败了当 时的强劲对手日立,后者在1988年以前一直都是电子产业中最强大的竞争者。 1989年以后,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陷入了经济衰退,东芝公司的处境也同样十分 困难,虽然1989年东芝的收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是翌年经营收入减少了13%, 1991年又减少了60%。在这样的状况下,东芝决定加快步伐,完成经营主业向以数字技术 为基础的高级信息和通信系统转移。这一系统被称为DMN (数字传输网络),它支持文本、声音、图像、动画、数据以及软件的传输和相互交流 。战略方面,东芝公司在“I”战略的基础上实施了“Advance—I”战略,”Advance—I”战略中 的I除了“信息”、“整合”、“智能”以外,还包括“图像”(image)和“互动” (interactive)。在该战略的规划中,东芝公司预测个人信息通讯市场、新的社会服务市 场以及软件服务市场将会迅速扩大,而每个市场都与“I”相关联(详见表1)。同时,该 战略提出了4方面的发展指针:首先是遵守地区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与地区经济的融合 ,共生、共荣;第二,大力促进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例如,鼓励通过物流战略和战略 联盟使企业进入或集中于那些对高技术、软件、服务有较高要求的市场;第三,形成一 种提倡自律和多样化的企业经营风格,即构筑一种与企业价值观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第 四,实施FREE+2A(无氟,再循环,能源的节约,环境保护+行动的规划和考评)战略,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Advance—I”战略的实施将东芝公司带入了一个更为国际化、更富 创造性的市场,从而全面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pic] “Advance—I”战略与东芝公司以前的战略有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1)该战略试 图使东芝成长为一家综合的、全方位的电子厂商。以前的战略仅仅强调东芝是一个产品 的供应商,而“Advanced—I”战略在坚持这一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东芝还应当扮演起 信息提供者和服务供给者的角色;(2)更加积极地建设全球性的经营网络,以满足全球 范围内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并促进出口和产品生产当地化的共同发展;(3) 根据“Advance—I”战略,当目标市场发生变化或出现新市场的时候,公司不仅要对经营组 合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必须对公司的整个经营体系做出调整,从而在内部机制和组 织机构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应当讲这一原则为企业积极参与战略联盟 提供了动力。 自从东芝开始实施“Advance—I”战略后,效果十分明显,公司净收入从1992年的31.508万 亿日元一跃达到1997年的55.218万亿日元,其中,信息通讯产品和电子设备的净收入在 公司净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1993年达到了54%,1994年上升到61%,1995年为53. 8%,到1998年该数字已达到了64.6%。1999年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由于北美市场PC机价 格下降,国际半导体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日本国内消费不景气,从而引起了家电产 品销售的下降,当年东芝销售额下降了31%,降至5.4585万亿日元。但是,就是在这种情 况下,电子材料和设备的销售额仍然提高了4.5个百分点,因此,东芝公司的战略调整给 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多媒体时代的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多个联盟的参与者试图通过资源、信息和能力的共享提高竞争能力而 结成的一种长期、互惠、紧密的企业间关系。战略联盟的成败取决于参与者的战略目标 ,同时联盟也常常被作为企业规避和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Lorange和Roos认 为企业间结盟往往出于两种目的:竞争性目的和防卫性目的(Lorange and Roos 1993)。竞争型联盟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市场的进入和开拓,产业标准的设定,产业政策 的制定等等。而防御型联盟的形成则更多地是为了巩固市场份额、分散技术费用或通过 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联合实现规模经济。另外,Hamel等学者认为企业构筑联盟也可能是 为了更方便地学习联盟伙伴在技术开发、财务、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等方面的先进的知识 和经验(Hamel,1991;Teece,1992)。宋华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联盟实质上是一种相互 依存的多边企业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由双方的竞争力和高度的关系特定性技能和能力所 共同决定的(Song,1999)。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战略联盟是兼并或合并的前奏,他们指 出战略联盟首先在联盟双方之间构筑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合并兼并 创造条件,并且联盟的参与者在一定时期内仍可以独立发展,从而有利于减少由于草率 收购所带来的高额成本。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战略联盟方面的理论呈现出多 样化的特征,而联盟目标也并不仅限于获取市场收益和技术诀窍,因此,联盟的组织形 态和战略方向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外,战略联盟的发展还受到市场结构变化的制 约,这一点在东芝公司的主要经营领域——电子产业中表现最为突出。 1. 战略联盟概览 80年代,由于存在着极高的市场壁垒,家用电器、计算机、通信产品、游戏机市场之间 界限鲜明,缺乏有机的联系。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企业间合作主要表现为以专利技术 和纯OME贸易为主要形式的纵向合作。 [pic] 但是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电子产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在技术、市场 等方面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的融合为厂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多媒体市场 。多媒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是文本信息、图像信息以及计算机数据数字化的过程,因 此,要求生产商拥有综合电子产品、计算机、游戏机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诀窍,这 时企业间的协作更多地表现为不同产业间的水平联盟,从而形成了一种以互补、共同发 展为目标的企业间关系(见图1)。在这一领域中,由于美国企业在软件、图像技术方面 具有优势,而日本企业则在工程和设备技术方面更胜一筹,因此,日美双方的战略联盟 较为普遍。 80年代末是东芝公司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之前,东芝的战略联盟主要表现为 以纯OEM贸易为特征的纵向联盟。1982年,东芝公司在家电市场上与美国西尔斯进行过大 量的OEM交易,其中电视机的贸易数量达到了168000台。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处在出口营销 阶段或国际营销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打入国际市场才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在五、六十 年代,家用电器是东芝公司的经营主业,然而,当时美国厂商在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 ,它们的存在使得东芝几乎无法进入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美国 市场,一些主要的营销渠道都被控制在“分销商”手中,只有像西尔斯这样的大型零售商 才是东芝唯一可以利用,并与这些传统经销商相抗衡的渠道。通过OEM贸易,东芝公司为 其物美价廉的产品找到了市场空间,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另外,OEM贸易可以大大降低 公司的销售费用,与使用自己的品牌相比,在当时的情况下,OEM 交易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之后,东芝开始对其经营战略进行调整。80年代以后,东芝销 售产品时基本都使用自有品牌,这时东芝面临着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超越本 国的竞争对手。在某些产业中,特别是家电产业,东芝根本无法与其他日本企业竞争, 松下的营销渠道,索尼的品牌效应,三洋低廉的价格以及三菱产品的高档次使得这些厂 商的产品差异性显著、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之下,东芝则要逊色得多。对 东芝而言,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是运用其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开拓新市场,满足新需求。 因此,80年代东芝制定了“I”战略,全面调整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经营领域;第二个要解决 的问题是如何保持东芝在“I”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入80年代,随着多媒体市场的形 成和不断发展,综合性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运用变得异乎重要。同时,企业为了维持已 经取得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且,“I”市场所涉及的产品升级换代快 、需要大量投入,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东芝只有通过水平联盟的方式寻求发展,才能在 国际市场中构筑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战略联盟可以通过特定性资产(厂 址、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的投入,产生关系性租金,在有效的规制结构下,这种优势 和收益不可能为联盟以外的企业获得(Dyer and Singh,1991)。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使联盟的参与者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研究开发的时间,有助于厂商之间的产品竞争向合理化、健康化方向 发展。同时战略联盟还是企业建立信用和实现企业间技术结合的理想途径。 2.战略联盟的实施 战略联盟给东芝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收益。90年代,东芝在众多市场上的骄人成绩都与战 略联盟的实施相关。在表2中,我们列举了部分东芝公司90年代的战略联盟,在以下的篇 幅中,我们将对东芝公司多媒体软硬件、半导体和LCD市场上的战略联盟做进一步深入的 研究。 表2 东芝公司90年代的部分战略联盟 |时间 |合作者 |合作领域 | |1991.1 |时代华纳(美国) |视图和多媒体 | |1992.7 |IBM(美国) |开发256M DRAM | | |西门子(德国) | | |1992.12 |National |NAND快速存储器 | | |Semiconductor(美国)| | |1992.12 |三星(韩国) |NAND快速存储器 | |1993.9 |微软(美国) |开发便携式PC机 | |1994.9 |IBM(美国) |PC机领域的某些方面 | |1995.1 |时代华纳(美国) |建设综合性的CATV公司 | | |US West(美国) | | |1995.8 |Oracle(美国) |开发用于商业领域的软 | | | |件包 | |1995.9 |Sun Microsystems(美 |PC市场 | | |国) | | |1996.11 |西思(美国) |高速网络 | |1998.6 |通用(美国) |热动力工厂 | |1998.8 |华纳兄弟(美国) |电影摄制及设备公司 | |1999.4 ...
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