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导言 1999年4月至9月,作者对中国汽车业进行广泛访谈和调查研究。曾先后到国家计委经济 预测司、国家外经贸部机电司、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统计司、国家打私办、公安部交 通管理局、长春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天汽集团、广州本田、重庆长安铃木、嘉陵- 本田、上汽集团、上海别克、合肥凯斯鲍尔等部门与企业,同100余位国家有关职能部门 领导、中国加入WTO谈判小组成员、中国汽车业高层决策者、专家、各汽车集团中、外总 裁、总经理、生产、购销公司管理者、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汽车用户进 行了访谈,并到各企业汽车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有关资料作了较为充分的 阅读和分析,经系统定向研究,最终结果便是本报告。作者还于1999年10月到12月间在 全国各报刊陆续发表有关文章10余万字。希望本报告能对中国汽车业战略发展起一点作 用。 目 录 导 言 第一卷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与方法论 第二卷 中国汽车业生存发展时空的调查分析 第三卷 中国汽车业主、客体性的调查分析 第四卷 中国汽车业战略发展的三个重大认识问题 第五卷 中国汽车业战略理念和决策行为系统 第一卷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与方法论 第一篇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 战略,在商界一般指指导商战全局的计划和策略。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和最终的竞争对 手,才能依据竞争双方经济、政治、心理、地理等因素,照顾商战全局各方面、各阶段 之间的关系,规定无形、有形力量的准备和运用,诸如决策、管理、经营、销售力量的 建设,设施装备和商品的生产储备,战略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 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之类的问题。战略和战役之间的关系,战役和战术之间的关系 ,作为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受到方法论的控制。随着竞争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商战发展的 进程,战略需要进行阶段性转变。 中国汽车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中国汽车业的最终竞争对手是谁? 加入WTO在即,中国汽车业准备是否充分? 面临竞争发展课题的今日中国汽车业,对上述问题是不太清晰的。 美国曾经以控制石油为目标,以伊拉克为最终竞争对手,为海湾战争制定战略;海尔则 以参与国际竞争取得胜利为目标、以国际名牌为最终竞争对手制定战略。众所周知,这 种目标和竞争对手清晰的战略的确卓有成效。 作者给战略的定义是:战略是对战略主体的未来所作的系统性决策,是关于设立目标和 控制目标实现全过程的系统性决策。 军事上,战略具有不同的种类,如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威摄战 略和实战战略,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等。战略尽管不同,但如博弗尔 将军所说:“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争取行动自由。” 什么叫“行动自由”?“行动自由”是指达到最终目标的自由。也就是说,研究制定行业或 企业竞争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运用行业或企业从今天到未来某个时间内的全部力量, 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满足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最大利润的 需求。 “战略是一门进行抉择的艺术和科学。”(约翰·柯林斯)中国汽车业要有效应对挑战,究 竟应该把战略重点放在哪里? 根据对中国汽车业“适应市场要求”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力和状况的调查,作者认为本 报告所分析的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就其核心要素来说,应该是一个“转型战略”,即解 决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战略。 “转型战略”并非从今天开始。但是,就根本解决方法论这一战略的灵魂问题来说,本次 战略设计面临严峻考验,这其实是对“转型战略”最后成败的考验。解决中国汽车业“不死 ”即生存问题。以方法论为核心的本次战略设计,必须解决中国汽车业集团化之后的可持 续发展以及在加入WTO后有限调适期中迅速占领中国广大汽车市场的问题。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论述战略的实质时说: “战略这个词的原意是‘统率艺术’,但现在这个词的含义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大战略 “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这种战略形势是如 此有利,以至于即便它本身不能收到决定性的效果,那么在这个形势的基础上再打一仗,就 肯定可以收到这种决定性的效果。” 中国伟大的战略家孙子描述战略的意义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谓“不战 而屈人之兵”,是说,正确的战略本身就能使人立于不败之地,使对手感到你胜局已定。 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同样依赖于完善而符合实际的战略,没有清晰的战略把握,决策者对 于经营管理的认识就会象倒立的金字塔一样,岌岌可危地竖立在细小的塔尖上。 战略是充分调查研究战略主体的历史和现状之后,对战略主体未来生死存亡规律进行的 探索与刻划。战略关系到未来的生死存亡,日益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真 正的决策者,决不敢对战略稍微地加以轻视。 这就是本报告在研究分析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时,所依据的战略观。 第二篇 中国汽车业战略研究的方法论 战略方法论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方法。策略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作者 这里讨论的战略方法论,既是整体战略的灵魂,也是策略的核心枢纽。 战略的有效性来源于科学的战略方法论。战略决策,是决策集团系统性干预客观未来的 主观努力。中国汽车业决策者用什么思路和方法研究制定战略,是影响中国汽车业未来 发展的关键性战略环节。 由于认识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方法论变化有三:一是混沌原始时代的整体论,二 是科学分析时代的还原论,三是充分了解物质结构后进入整合时代的系统论。 还原论产生于16—19世纪,自然科学为了向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微观机制深入,为了精确和 严格地认识对象,逐一地去解剖它的各个细节。为了不让研究停留在古代直观的整体论 水平,人们创造和发展了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分析方法成为带头方法。近 代科学方法论从整体论向还原论变化,在帮助科学取得巨大进步和成功的同时,也形成 了比较固定的思路,把注意的焦点逐渐推移到微观细节上,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论。 系统论则把对象放到系统的形式中进行考察和控制。 什么叫系统的形式?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是更大系统的一个 子系统。例如,中国汽车业各集团是中国汽车业的子系统,而中国汽车业,又是世界汽 车业的子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例如,中国汽车业是由实力雄厚者和 小而散者这样两大类要素所组成。系统论的原则是“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就 是说,中国汽车业实力雄厚者和小而散者,应该按照系统的整体最佳、利润最高的原则 进行组合;系统的优势决非两者单纯相加所能等同。系统整体具有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所 不具备的新的性质、新的功能、新的规律。系统的这种整体特性,原则上不能归结为其 组成诸要素的特性,也不能归结为其组成诸要素的特性的总和。 第二,系统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中国汽车业实力雄厚 者和小而散者之间,存在着前者为主导、后者为辅从的关系,这是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的原因。 第三,系统又从属于上一级更大系统。例如,一家汽车集团的发展从属于中国汽车系统 或世界汽车系统发展的规律;其整体性不仅决定于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且受到母系统 的支配和控制。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中国汽车业决策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法论倾向: 第一种,是系统论倾向。即把汽车行业和本集团作为中国社会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 把本公司、本部门作为本集团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把个人境遇和人际关系作为整体 境遇和公众关系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 第二种,是还原论倾向。即倾向于把汽车行业和本集团从整体社会中孤立(还原)出来 观察和把握,把本公司、本部门从本集团中孤立(还原)出来观察和把握,把个人境遇 和人际关系从整体境遇和公众关系中孤立(还原)出来观察和把握。 从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车始,中国汽车业44年的历史就与“局部精细运作(所谓科学)的 传统”相伴,使还原论成为一种正统方法论。计划经济体制把企业作为完成国家计划的局 部执行者,更加强还原方法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观察到,第一种倾向目前在中国汽车业是少数,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集团最高决策者 、虚心体会市场情况的公司部门决策管理者,以及销售一线的业务人员中。就象大自然 风化着岩石一样,市场经济的现实从他们脑子里无情地淘汰着还原方法论。第二种倾向 目前是多数,在一些集团中不注重创新、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部门中相当普遍,这就象 被外壳保护的岩石主体还没来得及风化一样。 在系统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还原论的不适应性必然使人产生幼稚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变 化了,加入WTO在即,有人仍认为“汽车行业特殊,是民族工业、幼稚工业,国家会加以 保护”。这种思路得以盛行,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汽 车集团也没能敏锐地调整自己,对中国加入WTO前后的汽车形势研究不够、准备不足;再 加上未能有效地建立各种公众关系网,不善于从行业目标透视主体职能与角色,不善于 从整体利益透视主体境遇。 两种方法论的矛盾在中国汽车业已经表现得颇为典型。这是决策到操作效益衰减的根本 原因。如果中国汽车业不能清晰地认识转型战略中这个必然出现的方法论的矛盾本质, 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先机。这种现象,应该看作行业战略和集团战略必须赶快转变的信 号,甚至看作战略决策滞后、可能带来恶果的危机警醒信号。 科学向前发展,科学方法论也向前发展了。我们正处在系统论替代还原论的时代。 从理论上对比: 第一,还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部分,忽略整体性。例如,汽车集团可能把经营的重点 放在自己这个局部而忽略中国汽车业这个整体性。系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整体,强调 从整体出发认识诸部分。作为集团,应当把认识的重点放在中国汽车业整体,应该从整 体战略出发认识集团的地位和职能。 第二,还原论抹杀整体与部分的原则区别,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甚至把整体归结为 部分之和。例如,作为汽车集团或一家公司,坚持认为自己经营效果好了,行业自然就 好。系统论强调整体与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对于整体 性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是诸部分之间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诸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第三,还原论过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片面地强调“向下”的认识途径。例 如,集团可能会把自己对国家汽车业的贡献仅仅看成经营好自己这家企业,片面地认为 只有从集团内部挖潜这样一条发展途径。系统论则强调“向下”与“向上”两种认识途径, 即一方面肯定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整体对部分、环境对整体的 支配和控制作用。例如,一家汽车集团可能通过“打击汽车走私”来调动国家和社会的力 量关注自己、支持自己,使“整体对部分、环境对整体的支配和控制作用”成为自己发展 的动力。 世界已经从“分析时代”向“系统时代”过渡,技术革命已经从“第二次浪潮”转向“第三次浪 潮”。系统论和协同论,成为新时代的方法论。与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 式、新的观念和新的范畴,无一不是以“系统”这个概念为中心的。 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承载着中国未来经济支柱产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经营 辉煌业绩的中国汽车业,必须用系统论和协同论来研究自己和驾驭自己。 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典型的钱学森所说的“大成智慧工程 ”。开发中国汽车业战略,要求我们拥有科学的世界观、最现代的方法论、中国汽车业内 外有关领域优秀专家和决策集团集体智慧最佳协同这些不可或缺的条件,然后才敢站在中 国汽车业历史中今天的起点,去把握中国汽车业明天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 科学世界观和现代方法论的结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与唯物辨证法相结 合,就是本报告所使用的方法论。 第三篇 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纲要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 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导言 1999年4月至9月,作者对中国汽车业进行广泛访谈和调查研究。曾先后到国家计委经济 预测司、国家外经贸部机电司、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统计司、国家打私办、公安部交 通管理局、长春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天汽集团、广州本田、重庆长安铃木、嘉陵- 本田、上汽集团、上海别克、合肥凯斯鲍尔等部门与企业,同100余位国家有关职能部门 领导、中国加入WTO谈判小组成员、中国汽车业高层决策者、专家、各汽车集团中、外总 裁、总经理、生产、购销公司管理者、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汽车用户进 行了访谈,并到各企业汽车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有关资料作了较为充分的 阅读和分析,经系统定向研究,最终结果便是本报告。作者还于1999年10月到12月间在 全国各报刊陆续发表有关文章10余万字。希望本报告能对中国汽车业战略发展起一点作 用。 目 录 导 言 第一卷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与方法论 第二卷 中国汽车业生存发展时空的调查分析 第三卷 中国汽车业主、客体性的调查分析 第四卷 中国汽车业战略发展的三个重大认识问题 第五卷 中国汽车业战略理念和决策行为系统 第一卷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与方法论 第一篇 中国汽车业发展研究的战略观 战略,在商界一般指指导商战全局的计划和策略。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和最终的竞争对 手,才能依据竞争双方经济、政治、心理、地理等因素,照顾商战全局各方面、各阶段 之间的关系,规定无形、有形力量的准备和运用,诸如决策、管理、经营、销售力量的 建设,设施装备和商品的生产储备,战略动员,基本作战方向的确定,战区的划分,作战 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制定之类的问题。战略和战役之间的关系,战役和战术之间的关系 ,作为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受到方法论的控制。随着竞争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商战发展的 进程,战略需要进行阶段性转变。 中国汽车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中国汽车业的最终竞争对手是谁? 加入WTO在即,中国汽车业准备是否充分? 面临竞争发展课题的今日中国汽车业,对上述问题是不太清晰的。 美国曾经以控制石油为目标,以伊拉克为最终竞争对手,为海湾战争制定战略;海尔则 以参与国际竞争取得胜利为目标、以国际名牌为最终竞争对手制定战略。众所周知,这 种目标和竞争对手清晰的战略的确卓有成效。 作者给战略的定义是:战略是对战略主体的未来所作的系统性决策,是关于设立目标和 控制目标实现全过程的系统性决策。 军事上,战略具有不同的种类,如连续战略和积累战略,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威摄战 略和实战战略,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等。战略尽管不同,但如博弗尔 将军所说:“其基本出发点都是争取行动自由。” 什么叫“行动自由”?“行动自由”是指达到最终目标的自由。也就是说,研究制定行业或 企业竞争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运用行业或企业从今天到未来某个时间内的全部力量, 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满足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最大利润的 需求。 “战略是一门进行抉择的艺术和科学。”(约翰·柯林斯)中国汽车业要有效应对挑战,究 竟应该把战略重点放在哪里? 根据对中国汽车业“适应市场要求”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力和状况的调查,作者认为本 报告所分析的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就其核心要素来说,应该是一个“转型战略”,即解 决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战略。 “转型战略”并非从今天开始。但是,就根本解决方法论这一战略的灵魂问题来说,本次 战略设计面临严峻考验,这其实是对“转型战略”最后成败的考验。解决中国汽车业“不死 ”即生存问题。以方法论为核心的本次战略设计,必须解决中国汽车业集团化之后的可持 续发展以及在加入WTO后有限调适期中迅速占领中国广大汽车市场的问题。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论述战略的实质时说: “战略这个词的原意是‘统率艺术’,但现在这个词的含义却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大战略 “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这种战略形势是如 此有利,以至于即便它本身不能收到决定性的效果,那么在这个形势的基础上再打一仗,就 肯定可以收到这种决定性的效果。” 中国伟大的战略家孙子描述战略的意义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谓“不战 而屈人之兵”,是说,正确的战略本身就能使人立于不败之地,使对手感到你胜局已定。 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同样依赖于完善而符合实际的战略,没有清晰的战略把握,决策者对 于经营管理的认识就会象倒立的金字塔一样,岌岌可危地竖立在细小的塔尖上。 战略是充分调查研究战略主体的历史和现状之后,对战略主体未来生死存亡规律进行的 探索与刻划。战略关系到未来的生死存亡,日益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真 正的决策者,决不敢对战略稍微地加以轻视。 这就是本报告在研究分析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时,所依据的战略观。 第二篇 中国汽车业战略研究的方法论 战略方法论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方法。策略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作者 这里讨论的战略方法论,既是整体战略的灵魂,也是策略的核心枢纽。 战略的有效性来源于科学的战略方法论。战略决策,是决策集团系统性干预客观未来的 主观努力。中国汽车业决策者用什么思路和方法研究制定战略,是影响中国汽车业未来 发展的关键性战略环节。 由于认识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方法论变化有三:一是混沌原始时代的整体论,二 是科学分析时代的还原论,三是充分了解物质结构后进入整合时代的系统论。 还原论产生于16—19世纪,自然科学为了向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微观机制深入,为了精确和 严格地认识对象,逐一地去解剖它的各个细节。为了不让研究停留在古代直观的整体论 水平,人们创造和发展了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分析方法成为带头方法。近 代科学方法论从整体论向还原论变化,在帮助科学取得巨大进步和成功的同时,也形成 了比较固定的思路,把注意的焦点逐渐推移到微观细节上, 极大地影响了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论。 系统论则把对象放到系统的形式中进行考察和控制。 什么叫系统的形式?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是更大系统的一个 子系统。例如,中国汽车业各集团是中国汽车业的子系统,而中国汽车业,又是世界汽 车业的子系统。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例如,中国汽车业是由实力雄厚者和 小而散者这样两大类要素所组成。系统论的原则是“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就 是说,中国汽车业实力雄厚者和小而散者,应该按照系统的整体最佳、利润最高的原则 进行组合;系统的优势决非两者单纯相加所能等同。系统整体具有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所 不具备的新的性质、新的功能、新的规律。系统的这种整体特性,原则上不能归结为其 组成诸要素的特性,也不能归结为其组成诸要素的特性的总和。 第二,系统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中国汽车业实力雄厚 者和小而散者之间,存在着前者为主导、后者为辅从的关系,这是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的原因。 第三,系统又从属于上一级更大系统。例如,一家汽车集团的发展从属于中国汽车系统 或世界汽车系统发展的规律;其整体性不仅决定于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而且受到母系统 的支配和控制。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中国汽车业决策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法论倾向: 第一种,是系统论倾向。即把汽车行业和本集团作为中国社会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 把本公司、本部门作为本集团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把个人境遇和人际关系作为整体 境遇和公众关系的子系统来观察和把握。 第二种,是还原论倾向。即倾向于把汽车行业和本集团从整体社会中孤立(还原)出来 观察和把握,把本公司、本部门从本集团中孤立(还原)出来观察和把握,把个人境遇 和人际关系从整体境遇和公众关系中孤立(还原)出来观察和把握。 从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车始,中国汽车业44年的历史就与“局部精细运作(所谓科学)的 传统”相伴,使还原论成为一种正统方法论。计划经济体制把企业作为完成国家计划的局 部执行者,更加强还原方法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观察到,第一种倾向目前在中国汽车业是少数,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集团最高决策者 、虚心体会市场情况的公司部门决策管理者,以及销售一线的业务人员中。就象大自然 风化着岩石一样,市场经济的现实从他们脑子里无情地淘汰着还原方法论。第二种倾向 目前是多数,在一些集团中不注重创新、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部门中相当普遍,这就象 被外壳保护的岩石主体还没来得及风化一样。 在系统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还原论的不适应性必然使人产生幼稚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变 化了,加入WTO在即,有人仍认为“汽车行业特殊,是民族工业、幼稚工业,国家会加以 保护”。这种思路得以盛行,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汽 车集团也没能敏锐地调整自己,对中国加入WTO前后的汽车形势研究不够、准备不足;再 加上未能有效地建立各种公众关系网,不善于从行业目标透视主体职能与角色,不善于 从整体利益透视主体境遇。 两种方法论的矛盾在中国汽车业已经表现得颇为典型。这是决策到操作效益衰减的根本 原因。如果中国汽车业不能清晰地认识转型战略中这个必然出现的方法论的矛盾本质, 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先机。这种现象,应该看作行业战略和集团战略必须赶快转变的信 号,甚至看作战略决策滞后、可能带来恶果的危机警醒信号。 科学向前发展,科学方法论也向前发展了。我们正处在系统论替代还原论的时代。 从理论上对比: 第一,还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部分,忽略整体性。例如,汽车集团可能把经营的重点 放在自己这个局部而忽略中国汽车业这个整体性。系统论把认识的重点放在整体,强调 从整体出发认识诸部分。作为集团,应当把认识的重点放在中国汽车业整体,应该从整 体战略出发认识集团的地位和职能。 第二,还原论抹杀整体与部分的原则区别,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甚至把整体归结为 部分之和。例如,作为汽车集团或一家公司,坚持认为自己经营效果好了,行业自然就 好。系统论强调整体与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单纯用部分来解释整体,对于整体 性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是诸部分之间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诸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第三,还原论过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片面地强调“向下”的认识途径。例 如,集团可能会把自己对国家汽车业的贡献仅仅看成经营好自己这家企业,片面地认为 只有从集团内部挖潜这样一条发展途径。系统论则强调“向下”与“向上”两种认识途径, 即一方面肯定部分对整体的基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整体对部分、环境对整体的 支配和控制作用。例如,一家汽车集团可能通过“打击汽车走私”来调动国家和社会的力 量关注自己、支持自己,使“整体对部分、环境对整体的支配和控制作用”成为自己发展 的动力。 世界已经从“分析时代”向“系统时代”过渡,技术革命已经从“第二次浪潮”转向“第三次浪 潮”。系统论和协同论,成为新时代的方法论。与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 式、新的观念和新的范畴,无一不是以“系统”这个概念为中心的。 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承载着中国未来经济支柱产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经营 辉煌业绩的中国汽车业,必须用系统论和协同论来研究自己和驾驭自己。 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典型的钱学森所说的“大成智慧工程 ”。开发中国汽车业战略,要求我们拥有科学的世界观、最现代的方法论、中国汽车业内 外有关领域优秀专家和决策集团集体智慧最佳协同这些不可或缺的条件,然后才敢站在中 国汽车业历史中今天的起点,去把握中国汽车业明天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 科学世界观和现代方法论的结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与唯物辨证法相结 合,就是本报告所使用的方法论。 第三篇 中国汽车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纲要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 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