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要求分析(doc)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CCC认证要求分析(doc)
CCC强制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企业须要进行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CCC强制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是指工厂批量生产CCC强制认证产品的能力,并维持与 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 就条文而言,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包括了十大要素;以内容来分,它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 管理部分:基本包含了第1、2、7、8要素。 实施部分:基本包含了第3、4、5、6、9、10要素。 一、管理部分 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最基本要求 l.职责和资源(第1要素) 企业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也就是组织机构中各类人员的 要求。 应任命或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以便: ①保证依CCC文件要求建立的质量体系能有效实施与正常维持。 ②保证强制性认证产品能符合认证标准要求;满足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要求。 ③保证CCC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与正确使用,要求对非认证产品,不合格的认证产品, 变更申请期间的认证产品,不加贴CCC认证标志。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应在相关的文 件中给予反映和明确。质量负责人应具备充分的能力能胜任上述职责的要求,对小 型企 业而言,质管部门,品质部门的负责人可兼性质量负责人,对中大型企业来说,也 许由副总经理一级人员行使此极力更现实一些。 往往有些私企老总甚至法人代表兼了质量负责人;一旦涉及到标志的控制或变更申请 等具体事务时,由于忙于商务活动而疏于处理,这对质量负责人权职的行使不可避免的 受到影响;由鉴于此,可具体任命能充分胜任这一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为质量负责人, 这也是该要素中指出的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的原意所在的。当然在中大企 业中,任命一个普通的管理人员为质量负责人也是不理智的,还应适当顾及这一工作的 权威性,所以又提出了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具体要求,以便协调与处理认证产品 相关质量的事宜。至于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与相互关系,至少应是对认证产 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设计人员、采购人员、工艺操作人员、检验员、设备维护人员、 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仓管员等等。 其职责同样应在相关的文件中明确,并应有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具备有对应的任职资格 ,特别是内审员,计量员,工艺员中的特殊工艺的焊接工艺,注塑工艺等均应有持证上 岗的严格要求。 接口关系的清晰与明确的目的是避免责任推倭和工作不顺畅的关键,这种关系的描述一 般在程序文件中体现,在作业指导书(或称作业规范)中会更具体化,原则上要求做到 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不把质量隐患留给后续。 接口关系的明确还体现在出了质量问题能明确责任,以便及时改进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 本要素中,还规定了企业应配备必须的资源。人力资源上,应对上述与质量活动有关的 各类人员要求具备必要的能力以保证其能胜任本职工作。对某些小型企业,兼职情况比 较普遍;除了能力胜任的要求外;时间上的保证也是必要的。假如一个工艺操作员,生 产线的正常工作已很繁忙,若再让其兼职检验,纵有能力,也无时间去保证其能做好兼 职。 生产资源方面,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的配置应以能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产品的 要求为度。如波峰焊锡炉,其要求助焊剂酒精松香溶液比重为:0.80±0.05kg/L,若配备 的比重计量值范围为:0.800~0.900 则就不能认为是满足了工艺规范要求,又如,生产线末端要对产品100% 的进行安规测试,但却并不配置规范要求的安规测试仪或安规测试仪量程不能满足规范 要求,这些也都不能认为配备的资源已满足了稳定生产强制性产品的要求。 环境条件方面,应有适宜于生产,检验计量,仓储等必备的环境条件。 一方面是环境条件要求的合理性。 二方面是执行中的符合性。 如成品库的环境条件要求的规定是以产品的贮存试验 -10℃~+55℃作为条件的,显然其规定就缺乏合理性。 某些测试仪器或仪器的计量标准要求在相对控制严格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但工作场地又 不作任何监控,这也不能说明符合了必备的环境条件。 总之,企业应对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工作环境这四个方面给以充分考虑, 从满足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稳定生产考虑,提供必要的保障。 2.文件和记录(第2要素) 企业应对认证产品作出质量计划,或者类似内容的其它名称的文件。 质量计划中应该包括产品的设计指标(至少应包括满足强制性认证产品要求的指标)以 及为实现这些指标所作的相关产品生产,研制过程,特征要求,资源配置,进度安排, 参与部门或人员,使用标准文本,操作规范质量记录等等。 通常,实施质量体系的企业均会制订产品质量策划的程序文件。对涉及强制性认证产品 具体的质量计划上可以有较大的差别:当产品单一或相对较简单时。质量计划可以包含 上述主要内容,相对要求全面一些。反之,产品比较复杂,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可只规 定新产品的性能指标,任务责任人,所需的生产,人力资源,进度安排,各阶段的特征 要求等。而具体的包含设计目标的设计任务书,产品实现,过程监视,检测要求,认证 产品变更管理,标志使用控制等均可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单独规定 ,质量计划中作出题引就可。 按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的质量体系,至少(即不限于此)应建立和维持的 程序文件为: 1.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的控制程序 2.质量计划/类似文件 3.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4.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程序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6.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7.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变更控制程序 8.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或验证程序 9.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12.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企业对文件控制的要求,应体现以下规定: 有效性:文件发布与更改应有授权签字人的审批。 适时性:文件状态有识别,防止过时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方便性:文件是执行依据,应让使用者能方便获取。 文件发布必须经授权人审批,未经审批签字。从文件生效意义上来说是不合适的;只签 姓,不签名或不签日期也不妥,这些都会造成文件签字责任人的不明确,不同时期有同 姓的授权签字人,就会产生责任不明的后果。也有的文件签字人签署日期在文件规定生 效日期之后,从法律意义上刚更是不严肃的;审批应在前,生效应在后,这是常理。文 件更放、修订应有标识,作为工艺文件,是允许作临时性的修订和手写更改的。只是要 求在相应的更改栏中作出更改说明,并注明审批人员。 临时性的修订文件,一般均规定了期限,到期后应作固定文件。对文件的更改要特别注 意对于文件作了更改,漏了对母文件的更改所带来的不一致性。这样很容易造成过期文 件的非预期使用。 作为文件,应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更宜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 有些文件,己多次复印,字迹不清,很易引起误解,对于不清的数字更容易造成差错, 作业文件不放在使用现场,这些都不是让使用者方便获得有效版本的做法。管理者应注 意上述问题的解决。 质量记录是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与否的证据;对追溯性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同样应重 视其清晰、有效,以及储存、保管、处理等要求。 记录的填写要求正确,清楚;更改应规范。并由责任者签名。对数字记录,尤应注意 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应用;避免引起对数值的误解。 质量记录应规定保存期限,应针对记录的作用定出不同的要求。若计量有效期为两年的 校准仪器,要求其记录保存期为一年显然是不够的。从仪器的使用和可追溯性要求,规 定到随仪器报废时止,就较为完整,也比较合理。 3.不合格品控制(第7要素) 不合格品存在于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所以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应重视不合格品的 检验;首先应对不合格品作出标识,避免与合格品相混肴。 对不合格品的不合格情况应予记录,并按规定作出返工或返修;经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 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 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应进行分析,防止同类不合格情况的重复发生;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 纠正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主要是在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中产生。相关部门应对 其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予以保存,以利追溯。 有些企业对过程检验的不合格情况并不依实记录,理由是专门的返工或返修部门会全面 解决。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例如:过程检验发现了过程产品的A和B型不合格,因无具 体记录,只对A型不合格作了返修,而漏了对B型不合格的处置,陡增了返修时间,也不 利于追溯。比较完善的做法,依然应是过程检验查出的不合格现象应作记录或标识,它 不一定是文字的全面描述,对常见的.不合格类型用“√”选择也可。并应有作业人员的签 名或标识;既可用随工单来完成,也可用专门的返修单来记录,依效果而定。 4.内部质量审核(第8要素) 内部质量审核是对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的一种验证,它还应包含对认证产品一致性维 持的内容,另外客户的抱怨,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也是内部质量审核应 有的内容。企业应根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策划审核方案,应能保证一年内,质 量体系内审核覆盖工厂质保能力的全部要素。 应整理客户对认证产品的质量投诉作为内审的输入,同样内审输入还应包含对产品一致 性控制的要求。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内审员应对实施 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作出评价。 内审记录应予保存,对每次内审均应有审核报告,报告中应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产品一致性控制作出评价。 一些企业也重视了对内审员的培训考核,对内审要求的不符合项提出、验证做了不少工 作,而对内审需作出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反映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这一概念却相当模 糊。这如同法院的判定书,不作有罪无罪的判定,是无实际意义的。 质量体系的运作并不是不符合项少,体系运行就有效;不符合项多,体系运行就无效, 并非绝对化的。 二、实施部分(包括了第3、4、5、6、9、10要素) 本部分主要为产品一致性要求和过程控制能力及检验能力,它包含了产品从原材料检 验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 1.采购和进货检验(第3要素) (1)供应商控制 企业应提出对产品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件及材料的供应商 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要求,并予以实施以要求供应商具备提供产品满足要求的能 力。 对供应商的选择,应包括确定的范围,选择的方法,执行的程序等。 对供应商的评价,应包括评定的依据,评定的方法和程序,及审批人员的授权范围等。 对供应商的管理,应包括控制的程度,出现问题时的处置方式等。 作为执行的符合性证明,同样,企业应保存对供应商控制的质量记录。 (2)关键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企业应制订对关键件和材料检验或验证以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并予以实施。 企业可根据所检产品的重要性,企业检测能力资源,检验成本,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来 确定检验或验证。 当检验由供应商进行时,企业应在双方合同中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检验项目 ,检验频次,检验判定等,企业对供应商验证的具体要求可有:验证外观,验证数量, 验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等。 定期确认检验是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持续维持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确认,通常可能是部 分项目检测转换为全性能检测的一种活动;企业应规定实施的频度;检测的项目和方法 等。 这里所要求的“定期”是一个指导性的概念。当企业在制订相关的文件时,不能笼统照搬 定期一词,应具体作出时间的规定。这与后述的确认试验中要求的检验周期概念一样。 是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的时间规定,而非笼统的定期二字。 此外,企业还应注意到,在质保能力要求中,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无免检之词,当实 际实施中,仍需要核对诸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验证要求时,“免检”一词是并不适宜的 。 对抽样标准应予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如一些单位并不理解表中箭头所向实际含义;自 行填满了箭头所在位置的Ac、Re值。执行中则无法作出箭头所向的正确调整方案。 对进料检验报告,要求能尽可能多的提供实际检验的信息,如依据标准,母体数、抽样 数、合格判定数、检测参数、检测条件、数据记录。 检验结论、环境条件、检测人、审批人等等应在表格设置时考虑周全,若均放在备注拦 中作临时说明,就难以规范。 对检验不合格的处置,可在进料检验报告中设置拦目,也可另设表单专门处理。 2.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第4要素) 企业应在工序表或工艺流程中明示出: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其对认证产品的安全、环保 、EMC所起影响的作用。 同时企业也应根据工艺技术的难易程度,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水平,工艺对产品的影响 程度,确定是否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 当没...
CCC认证要求分析(doc)
CCC强制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企业须要进行的工作和注意事项 CCC强制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是指工厂批量生产CCC强制认证产品的能力,并维持与 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 就条文而言,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包括了十大要素;以内容来分,它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 管理部分:基本包含了第1、2、7、8要素。 实施部分:基本包含了第3、4、5、6、9、10要素。 一、管理部分 为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最基本要求 l.职责和资源(第1要素) 企业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也就是组织机构中各类人员的 要求。 应任命或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以便: ①保证依CCC文件要求建立的质量体系能有效实施与正常维持。 ②保证强制性认证产品能符合认证标准要求;满足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要求。 ③保证CCC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与正确使用,要求对非认证产品,不合格的认证产品, 变更申请期间的认证产品,不加贴CCC认证标志。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应在相关的文 件中给予反映和明确。质量负责人应具备充分的能力能胜任上述职责的要求,对小 型企 业而言,质管部门,品质部门的负责人可兼性质量负责人,对中大型企业来说,也 许由副总经理一级人员行使此极力更现实一些。 往往有些私企老总甚至法人代表兼了质量负责人;一旦涉及到标志的控制或变更申请 等具体事务时,由于忙于商务活动而疏于处理,这对质量负责人权职的行使不可避免的 受到影响;由鉴于此,可具体任命能充分胜任这一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为质量负责人, 这也是该要素中指出的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的原意所在的。当然在中大企 业中,任命一个普通的管理人员为质量负责人也是不理智的,还应适当顾及这一工作的 权威性,所以又提出了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沟通的具体要求,以便协调与处理认证产品 相关质量的事宜。至于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与相互关系,至少应是对认证产 品质量有影响的人员。设计人员、采购人员、工艺操作人员、检验员、设备维护人员、 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仓管员等等。 其职责同样应在相关的文件中明确,并应有相应的培训与考核具备有对应的任职资格 ,特别是内审员,计量员,工艺员中的特殊工艺的焊接工艺,注塑工艺等均应有持证上 岗的严格要求。 接口关系的清晰与明确的目的是避免责任推倭和工作不顺畅的关键,这种关系的描述一 般在程序文件中体现,在作业指导书(或称作业规范)中会更具体化,原则上要求做到 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不把质量隐患留给后续。 接口关系的明确还体现在出了质量问题能明确责任,以便及时改进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 本要素中,还规定了企业应配备必须的资源。人力资源上,应对上述与质量活动有关的 各类人员要求具备必要的能力以保证其能胜任本职工作。对某些小型企业,兼职情况比 较普遍;除了能力胜任的要求外;时间上的保证也是必要的。假如一个工艺操作员,生 产线的正常工作已很繁忙,若再让其兼职检验,纵有能力,也无时间去保证其能做好兼 职。 生产资源方面,生产设备和检验仪器的配置应以能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产品的 要求为度。如波峰焊锡炉,其要求助焊剂酒精松香溶液比重为:0.80±0.05kg/L,若配备 的比重计量值范围为:0.800~0.900 则就不能认为是满足了工艺规范要求,又如,生产线末端要对产品100% 的进行安规测试,但却并不配置规范要求的安规测试仪或安规测试仪量程不能满足规范 要求,这些也都不能认为配备的资源已满足了稳定生产强制性产品的要求。 环境条件方面,应有适宜于生产,检验计量,仓储等必备的环境条件。 一方面是环境条件要求的合理性。 二方面是执行中的符合性。 如成品库的环境条件要求的规定是以产品的贮存试验 -10℃~+55℃作为条件的,显然其规定就缺乏合理性。 某些测试仪器或仪器的计量标准要求在相对控制严格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但工作场地又 不作任何监控,这也不能说明符合了必备的环境条件。 总之,企业应对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工作环境这四个方面给以充分考虑, 从满足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稳定生产考虑,提供必要的保障。 2.文件和记录(第2要素) 企业应对认证产品作出质量计划,或者类似内容的其它名称的文件。 质量计划中应该包括产品的设计指标(至少应包括满足强制性认证产品要求的指标)以 及为实现这些指标所作的相关产品生产,研制过程,特征要求,资源配置,进度安排, 参与部门或人员,使用标准文本,操作规范质量记录等等。 通常,实施质量体系的企业均会制订产品质量策划的程序文件。对涉及强制性认证产品 具体的质量计划上可以有较大的差别:当产品单一或相对较简单时。质量计划可以包含 上述主要内容,相对要求全面一些。反之,产品比较复杂,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可只规 定新产品的性能指标,任务责任人,所需的生产,人力资源,进度安排,各阶段的特征 要求等。而具体的包含设计目标的设计任务书,产品实现,过程监视,检测要求,认证 产品变更管理,标志使用控制等均可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相关的程序文件中单独规定 ,质量计划中作出题引就可。 按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建立的质量体系,至少(即不限于此)应建立和维持的 程序文件为: 1.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的控制程序 2.质量计划/类似文件 3.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 4.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程序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6.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7.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变更控制程序 8.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或验证程序 9.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1.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12.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企业对文件控制的要求,应体现以下规定: 有效性:文件发布与更改应有授权签字人的审批。 适时性:文件状态有识别,防止过时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方便性:文件是执行依据,应让使用者能方便获取。 文件发布必须经授权人审批,未经审批签字。从文件生效意义上来说是不合适的;只签 姓,不签名或不签日期也不妥,这些都会造成文件签字责任人的不明确,不同时期有同 姓的授权签字人,就会产生责任不明的后果。也有的文件签字人签署日期在文件规定生 效日期之后,从法律意义上刚更是不严肃的;审批应在前,生效应在后,这是常理。文 件更放、修订应有标识,作为工艺文件,是允许作临时性的修订和手写更改的。只是要 求在相应的更改栏中作出更改说明,并注明审批人员。 临时性的修订文件,一般均规定了期限,到期后应作固定文件。对文件的更改要特别注 意对于文件作了更改,漏了对母文件的更改所带来的不一致性。这样很容易造成过期文 件的非预期使用。 作为文件,应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更宜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 有些文件,己多次复印,字迹不清,很易引起误解,对于不清的数字更容易造成差错, 作业文件不放在使用现场,这些都不是让使用者方便获得有效版本的做法。管理者应注 意上述问题的解决。 质量记录是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与否的证据;对追溯性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同样应重 视其清晰、有效,以及储存、保管、处理等要求。 记录的填写要求正确,清楚;更改应规范。并由责任者签名。对数字记录,尤应注意 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应用;避免引起对数值的误解。 质量记录应规定保存期限,应针对记录的作用定出不同的要求。若计量有效期为两年的 校准仪器,要求其记录保存期为一年显然是不够的。从仪器的使用和可追溯性要求,规 定到随仪器报废时止,就较为完整,也比较合理。 3.不合格品控制(第7要素) 不合格品存在于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所以在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应重视不合格品的 检验;首先应对不合格品作出标识,避免与合格品相混肴。 对不合格品的不合格情况应予记录,并按规定作出返工或返修;经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 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 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应进行分析,防止同类不合格情况的重复发生;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 纠正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主要是在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中产生。相关部门应对 其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予以保存,以利追溯。 有些企业对过程检验的不合格情况并不依实记录,理由是专门的返工或返修部门会全面 解决。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例如:过程检验发现了过程产品的A和B型不合格,因无具 体记录,只对A型不合格作了返修,而漏了对B型不合格的处置,陡增了返修时间,也不 利于追溯。比较完善的做法,依然应是过程检验查出的不合格现象应作记录或标识,它 不一定是文字的全面描述,对常见的.不合格类型用“√”选择也可。并应有作业人员的签 名或标识;既可用随工单来完成,也可用专门的返修单来记录,依效果而定。 4.内部质量审核(第8要素) 内部质量审核是对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的一种验证,它还应包含对认证产品一致性维 持的内容,另外客户的抱怨,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也是内部质量审核应 有的内容。企业应根据质量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策划审核方案,应能保证一年内,质 量体系内审核覆盖工厂质保能力的全部要素。 应整理客户对认证产品的质量投诉作为内审的输入,同样内审输入还应包含对产品一致 性控制的要求。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内审员应对实施 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作出评价。 内审记录应予保存,对每次内审均应有审核报告,报告中应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产品一致性控制作出评价。 一些企业也重视了对内审员的培训考核,对内审要求的不符合项提出、验证做了不少工 作,而对内审需作出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反映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这一概念却相当模 糊。这如同法院的判定书,不作有罪无罪的判定,是无实际意义的。 质量体系的运作并不是不符合项少,体系运行就有效;不符合项多,体系运行就无效, 并非绝对化的。 二、实施部分(包括了第3、4、5、6、9、10要素) 本部分主要为产品一致性要求和过程控制能力及检验能力,它包含了产品从原材料检 验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 1.采购和进货检验(第3要素) (1)供应商控制 企业应提出对产品安全、环保、EMC、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件及材料的供应商 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要求,并予以实施以要求供应商具备提供产品满足要求的能 力。 对供应商的选择,应包括确定的范围,选择的方法,执行的程序等。 对供应商的评价,应包括评定的依据,评定的方法和程序,及审批人员的授权范围等。 对供应商的管理,应包括控制的程度,出现问题时的处置方式等。 作为执行的符合性证明,同样,企业应保存对供应商控制的质量记录。 (2)关键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企业应制订对关键件和材料检验或验证以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并予以实施。 企业可根据所检产品的重要性,企业检测能力资源,检验成本,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来 确定检验或验证。 当检验由供应商进行时,企业应在双方合同中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检验项目 ,检验频次,检验判定等,企业对供应商验证的具体要求可有:验证外观,验证数量, 验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等。 定期确认检验是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持续维持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确认,通常可能是部 分项目检测转换为全性能检测的一种活动;企业应规定实施的频度;检测的项目和方法 等。 这里所要求的“定期”是一个指导性的概念。当企业在制订相关的文件时,不能笼统照搬 定期一词,应具体作出时间的规定。这与后述的确认试验中要求的检验周期概念一样。 是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的时间规定,而非笼统的定期二字。 此外,企业还应注意到,在质保能力要求中,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无免检之词,当实 际实施中,仍需要核对诸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验证要求时,“免检”一词是并不适宜的 。 对抽样标准应予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如一些单位并不理解表中箭头所向实际含义;自 行填满了箭头所在位置的Ac、Re值。执行中则无法作出箭头所向的正确调整方案。 对进料检验报告,要求能尽可能多的提供实际检验的信息,如依据标准,母体数、抽样 数、合格判定数、检测参数、检测条件、数据记录。 检验结论、环境条件、检测人、审批人等等应在表格设置时考虑周全,若均放在备注拦 中作临时说明,就难以规范。 对检验不合格的处置,可在进料检验报告中设置拦目,也可另设表单专门处理。 2.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第4要素) 企业应在工序表或工艺流程中明示出: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其对认证产品的安全、环保 、EMC所起影响的作用。 同时企业也应根据工艺技术的难易程度,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水平,工艺对产品的影响 程度,确定是否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 当没...
CCC认证要求分析(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