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展望之二;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doc)

  文件类别:财务资料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18K

  下载次数:106

  所需积分:5点

  解压密码:qg68.cn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

清华大学卓越生产运营总监高级研修班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2005年展望之二;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doc)
一、2004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变化特点   1.投资增速“前高后低”,对GDP贡献率继续盘升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 政策作用下,周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与上年倒“U”型增长轨迹形成 鲜明的特征。1- 2月份,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53%,高于上年同期约20个百分点,投资 领域部分行业“过热”成为本轮经济上升周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针对经济与投资中部分 行业过热现象,中央从4月份在土地、信贷、货币供应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对部分投资过度、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行业如水泥、电解铝、钢铁等行业进行 专项调控和清查。在市场的、法律的、行政的等一系列手段的作用下,从5月份开始,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以较快速度下滑。截止8月份,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186 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约2个百分点(见表1)。投资增速由猛增、 锐减转向平稳回落,避免了大起大落,表明投资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面运行。与 投资总体实现较快增长相一致,2004年以来投资(只包括城镇50万以上项目)对GDP的贡献 率上升到37.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 率则由38.4%上升到44.4%,提高了6个百分点,幅度更大。尽管2004年以来消费也出现 了恢复性较快增长,前8月份累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3.1%,比上年同期提 高3.2个百分点,但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并没有随之上升。从技术因素分析,一方面是由 于物价涨幅较大(前8月份达4.0%,而上年同期则为0.9%),2004年实际消费增长并不高 ;另一方面与投资的高速增长相比,即使是名义值,消费增幅依然显得较慢。同样,20 04年对外贸易“大进大出”的格局没有改变(前8个月均增长30%以上),但净出口不升反降 ,前8个月累计逆差9.45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为顺差88.6亿美元,这样出口对GDP的贡 献率实际上为负值。   表1 2004年2-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 |分类 |2月 |3月 |4月 |5月 | |中央项目 |5013 |4.3 |5.7 |15.6 | |地方项目 |27173 |36.6 |37.2 |84.4 |   3.第一产业投资继续加快增长,第二、三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分产业看,1-8月,第一产业投资330亿元,同比增长16.3%,比1- 7月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2816亿元,增 长41.7%,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23 86亿元,增长42.1%,增幅回落O.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9039亿元,增长23.9%, 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 8月,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191亿元,增长46.3%,增幅比1- 7月回落2.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79亿元,增长28.8%,增 幅回落6.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691亿元,增长51.6%,增幅回落4.3个百分 点。表明国家宏观调控中"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落实已经在投资较快的产业结构 中有所体现,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资出现加快增长;而投资过热的部分行业主要出 现在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出现较快回落;第三产业投资受宏观 调控影响不是很大,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表3 各行业投资增长情况 |行  业 |2003年1-8月 |2004年1-7月 |2004年1-8月 | |一、第一产业 |10.8 |15.0 |16.3 | |农林牧渔水利业 |10.8 |15.0 |16.3 | |二、第二产业 |51.5 |42.5 |41.7 | |(1)工业 |51.5 |43.0 |42.1 | |(2)建筑业 |51.7 |28.7 | | |三、第三产业 |24.4 |24.6 |23.9 |   注:由于统计口径变化,部分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4.各地区投资均有所回落,西部地区回落幅度更大   固定资产投资是形成物质生产的基础,投资规模对地区经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受 投资资源的限制,投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在投资规模一定时,一些地区投资的增加 意味着其他地区投资的减少,从而可能使一些地方发展较快,另一些地区发展缓慢,从 而拉大地区间发展的差距。从今年地区投资分布来看,1- 8月,东部地区投资18260亿元,增长29.2%,增幅比1- 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6542亿元,增长32.4%,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西 部地区投资6722亿元,增长34.3%,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总体看来,西部地区投资增 速高于东、中部地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4 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 |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 |2003年1-8月 |38.7 |41.5 |36.9 | |2004年1-7月 |29.5 |33.2 |35.2 | |2004年1-8月 |29.2 |32.4 |34.3 |   5.资金来源增幅回落,银行贷款增速继续下降,自筹资金比重上升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各类投资资金来源的月度数据表现出明显的起伏状态,基本上 都在5-6 月出现增长的低谷,随后增速又有所回升,8月份再出现回落。1- 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2.3%,比1- 7月回落了1.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分别增长20.4%和37.9%,增速分 别放慢了4.7和1个百分点,其中银行贷款增速低于投资增速9.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 业自筹资金增长38.7%,比1- 7月小幅提高0.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1.5%上升到33.1%。说明在国家宏 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有所下降,对其他筹资渠道有所上升。   从资金来源情况可以看出;(1)国家预算内资金近年来呈现增长下降趋势,对投资影 响变得越来越小;(2)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速度明显放慢;(3)利 用外资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与上年相比有减弱的趋势;(4)在国家、银行、外资等几 个筹资渠道均出现恶化的情况下,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找门路,使企业自筹资金增速 急速上升,说明企业投资自主性大大增强。   表5 2004年不同投资资金来源当月投资增长率(%) |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 |1983 |16.2 |-4.5 |1994 |30.4 |9.7 | |1984 |28.2 |7.5 |1995 |17.5 |-3.2 | |1985 |38.8 |18.1 |1996 |14.8 |-5.9 | |1986 |22.7 |2 |1997 |8.8 |-11.9 | |1987 |21.5 |0.8 |1998 |13.9 |-6.8 | |1988 |25.4 |4.7 |1999 |5.1 |-15.6 | |1989 |-7.2 |-27.9 |2000 |10.3 |-10.4 | |1990 |2.4 |-18.3 |2001 |13 |-7.7 | |1991 |23.9 |3.2 |2002 |16.9 |-3.8 | |1992 |44.5 |23.8 |2003 |26.7 |6 | |1993 |61.8 |41.1 | | | | |平均 |20.7 | |平均 |20.7 | |   究其原因;   (1)转轨时期改革的滞后扭曲了生产要素(资金、土地与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从而 导致了投资的“非理性繁荣”。资金、土地与劳动力是投资活动顺利进行的必备要素。由 于我国劳动力供给趋近无穷大,劳动力价格低廉,这是由国情所决定的,我们且将其看 作是外生变量。   从资金来看,虽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很高,银行存款余额非常庞大,看起来资金 供给似乎很充裕。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人均收入较低。与几 乎无穷供给的劳动力相比,与经济发展起飞阶段所需要的巨大资金缺口相比,资金在我 国依然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决定了资金价格(利率)在我国应当是比较高的。资金价格相 对较高,资金更应当配置到效率高的企业和产业当中去。但在国有企业和银行改革缓慢 、投资的软预算约束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再加上当前利率生成机制僵化(主要由货币 当局控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资金供求变化状况,导致效率偏低的国有部门能够获得巨 大的贷款资源,而广大非国有部门即使效率较高、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也不能获得应有 的资金支持。这一方面造成国有部门预算软约束和投资非理性扩张,成为投资波动最主 要的根源;另一方面广大非国有企业却不能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支持,要么影响投 资和发展,要么选择非正规渠道、高成本融资,不仅提高了投资成本,而且扰乱了正常 的金融秩序。可见,(1)利率生成机制僵化,(2)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3)银行改革滞后 是导致当前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从而投资行为异化和投资波动的主要根源。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有两大环节,一个是政府垄断经营土地一级市场,另一个是征地 按土地的原用途补偿。政府垄断一级市场,就要对无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所有用 地项目一概实行征用;按原用途补偿,又将农民集体和承包农户完全排斥在土地增值收 益的分配之外,并且农户不直接参与补偿的谈判,只是一些代表的“集体”有权去谈判补 偿条件。这样征地就能实现低进高出,补偿条件远远低于土地的机会成本(项兆伦,200 3)。这样,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协议转让”和“竞价拍卖”三种方式出让土地无偿划拨 的土地远远供不应求,因此,划拨和批准划拨的权力就有了“市值”(周其仁,2002)。这 样一方面地方政府只需支付较小的成本就能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出 售“划拨权”获得巨大收益。“空手套白狼”,必然的结果是滥用征地权、利用征地权寻租 、农民权益受损等各种现象频频发生。 综上所述,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产权模糊是导致我国历次投资非理性膨胀的根源 。既然投资非理性扩张与银行、土地制度改革密切相关,因而要抑制投资剧烈波动不仅 不要短期政策调节,而且要把短期调节与中长期体制改革联系起来。   三、宏观调控需要长短结合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通常以长期、体制和结构问题为给定前提,集中讨论短 期、总量和政策问题,这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许是适应的,因为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中,结构变动和体制调整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变的,因而可以假定为是既定条件。而在市 场化过程中的中国经济,这些因素不仅是可变的,而且直接影响着短期因素、总量态势 和政策的变化。因此应当重视体制因素对短期影响以及体制和政策联动性,在宏观分析 中讨论长期问题和体制问题并非是“煮浆糊”、混淆问题。   1.长期;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进程   (1)加快金融体制、土地制度改革。加快体制改革,必然涉及金融体制的再造,而银 行改革又是重中之重。因为,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家,这次经济 波动和宏观调控更说明了银行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尚未打破,银行的经 营行为存在着很大的扭曲;一是官员点贷,贷放给了那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政府竞 争工程;二是私人骗贷(如上海姚康达骗房贷7000多万);三是银行乱贷,不问资质债信 ,不考虑还款保证。于是贷款集中流向垄断行业,流向大客户,一般行业和中小客户贷 款无门。可以说,我国的金融业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潜藏着很大的危机。因此, 加快银行改革和发展独立的资本市场是一个紧迫而重要任务。   (2)推进政府改革。在目前的体制条件下,中国的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和部门政府 是一个具有二重角色的强势存在,一方面,它是一个国家权力机构,一个凭借强制力的 公共部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一个与企业相类似的私 人部门。角色的二重性决定了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二重性。作为权力机构,政府的行 为目标是政局稳定,统治长久,作为经济行为主体,政府的目标是本地区和本部门收益 的最大化。这一切就决定了政府间的经济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凭借权力的争夺与凭经济 力量的竞争相互交错和混杂在一起。一方面,政府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 展以及改革的前进,20多年来我国经...
2005年展望之二;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doc)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