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第四媒体”来势迅猛
到20世纪末,因特网已将全球各国和地区“一网打尽”,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主要方式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用户数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全新传媒工具,其社会作用和影响正迅速增强。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大众传媒界限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因特网只用了5年。到2000年11月,美国网络用户已突破1亿,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广泛接受。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在因特网的冲击和压力下,国内外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上网建立网站,希望借力用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
如何看待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是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朱光烈于1994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文章对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予未来传播业发展的影响作了大胆的预测,如现存媒体将化为乌有;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泡沫”;媒介自身发展的多样化、分散化和相互融合的趋势等。此后,不少学者针对其“泡沫论”撰文与之商榷,指出现存各种传播手段与传播工作者都不会消失,而是会借助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1998年《现代传播》接连发表了苏克军的两篇长文——《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传播革命》(1998年第3期)和《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1998年第4期),提出了因特网带来的“后大众传播”的概念,描述了后大众传播的特征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变革,包括媒介的融合、信息数字化、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参与、传播个性化、“受众”的消失、传播者的角色转换、信息传播难以控制等。
二、电子刊物流行的原因
因特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必然会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成冲击,打破原有的传播秩序。现今各国主要报纸、杂志几乎都出版了电子版,此外,还有许多专门的网上刊物,从定期的日报、周刊到不定期的专辑、特辑,应有尽有。由于网络传媒的交互式特点,读者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交换意见,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因而吸引了大量热心的中青年读者。目前网上已有不计其数的“新闻组”和“兴趣组”,从足球、健美到围棋、拳击,应有尽有,一些热门网站吸引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足以让《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界巨人俯首称臣。仅Usenet的新闻组就有一万多个分门别类的公告牌(BBS)供人们发布新闻信息和讨论,任何人在此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根据网上pcmeter研究公司1998年的一项调查,在10个最常见的顶级网站中,没有一个属于传统的报纸。另一统计显示,在10大新闻、信息和娱乐网站中,迪斯尼在线高居第三,而唯一入围的传统报纸《今日美国》排在第九。一些出版仅几个月的电子出版物已拥有十倍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报刊的读者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Internet对人际关系产生了革命意义的影响。新闻界向来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受众当作被动的客体,而信息一旦上了网,马上就变为实时互动的内容,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许多人有吸引力。以往报刊受篇幅限制,其作者限于一个小范围,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许多写作爱好者不能过一次作者瘾,一次次投稿被扔进编辑的废纸篓,现在情况变了,谁都可以在各类网站发表高见,如果文章写得好,自然有人替你转贴宣传,读者又岂止一般刊物的区区万把人。
新闻媒体在因特网时代遇到挑战的本质在于,它传统上把自己视为上层建筑,现在却忽然变为经济部门的一部分,整个行业对此心理准备不足。既作为经济产业,就要比试生产力,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就会被采用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同行击败。美国在线(AOL)为什么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呢?无非是提供交互服务,而交互靠的是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在交互式服务中公众成了上帝,成了主体,而有些媒体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把报纸原封不动放上网,也不加全文检索功能,不提供交互式服务,用户与其花上网的钱,还不如买报纸看,必然受人冷落。
三、个性化服务与矩阵式交流
电子报刊的出现,使读者自己组合一份报纸成为可能,比如你认为“人民日报”的时事版重要,“体育报”的评论有深度,“南方日报”的社会版精彩,“北京晚报”副刊内容丰富,你可以只订阅这部分内容,每天费时不多,精华一览无余。要跟踪网上某个新闻组的讨论,可以与其建立固定联系,让讨论内容每天发往你的电脑。随着网络通过能力提高,利用“网播”接收自选的电视、广播节目变得更加简单容易,听众、观众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受众”一词将成为历史。
有些网站正是把人们渴望发表个人见解的愿望作为市场切入点和商机,例如Epinions.com网站的设计思想就是把人们引入网络世界,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影响。它收集人们对自己所购商品、所读图书的看法,或网友觉得最有价值的观点,随着时间推移,网友会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圈子。这类网站要获得影响和广告商的青睐,最需要网友捧场,为吸引网友参与,只要网友在epinions.com上发表的观点有人看,会按观看率给你支付费用(每次访问支付1到3美分)。
矩阵式、多渠道沟通的特点,使Internet作为信息传输媒体更为可靠,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更能显示其这一优点。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各种通讯媒体都陷于瘫痪,Internet成为许多人了解震情的唯一工具,当地有的网站一天纪录到80多万人次访问查询。
四、因特网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
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化工具迅速推出和推广的趋势,既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也向新闻传播业者提出了新的技术素质要求,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关注这种趋势引发的人际关系变化。高等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解放日报社、清华紫光集团合作,于1999年5月建成了电子采编实验室,在联网条件下,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报纸的全部采编流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新闻传播实验室,第一期工程已于1999年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全部建成后,将具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数码摄影、广告设计、媒体管理、新闻数据库等功能。新闻专业“文理兼容”的发展趋势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时代进步,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第四媒体”来势迅猛
到20世纪末,因特网已将全球各国和地区“一网打尽”,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主要方式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虚拟空间,用户数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全新传媒工具,其社会作用和影响正迅速增强。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大众传媒界限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因特网只用了5年。到2000年11月,美国网络用户已突破1亿,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广泛接受。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在因特网的冲击和压力下,国内外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上网建立网站,希望借力用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
如何看待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是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朱光烈于1994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文章对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予未来传播业发展的影响作了大胆的预测,如现存媒体将化为乌有;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泡沫”;媒介自身发展的多样化、分散化和相互融合的趋势等。此后,不少学者针对其“泡沫论”撰文与之商榷,指出现存各种传播手段与传播工作者都不会消失,而是会借助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1998年《现代传播》接连发表了苏克军的两篇长文——《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传播革命》(1998年第3期)和《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1998年第4期),提出了因特网带来的“后大众传播”的概念,描述了后大众传播的特征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变革,包括媒介的融合、信息数字化、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参与、传播个性化、“受众”的消失、传播者的角色转换、信息传播难以控制等。
二、电子刊物流行的原因
因特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必然会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成冲击,打破原有的传播秩序。现今各国主要报纸、杂志几乎都出版了电子版,此外,还有许多专门的网上刊物,从定期的日报、周刊到不定期的专辑、特辑,应有尽有。由于网络传媒的交互式特点,读者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交换意见,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信息,因而吸引了大量热心的中青年读者。目前网上已有不计其数的“新闻组”和“兴趣组”,从足球、健美到围棋、拳击,应有尽有,一些热门网站吸引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足以让《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界巨人俯首称臣。仅Usenet的新闻组就有一万多个分门别类的公告牌(BBS)供人们发布新闻信息和讨论,任何人在此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根据网上pcmeter研究公司1998年的一项调查,在10个最常见的顶级网站中,没有一个属于传统的报纸。另一统计显示,在10大新闻、信息和娱乐网站中,迪斯尼在线高居第三,而唯一入围的传统报纸《今日美国》排在第九。一些出版仅几个月的电子出版物已拥有十倍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报刊的读者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Internet对人际关系产生了革命意义的影响。新闻界向来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受众当作被动的客体,而信息一旦上了网,马上就变为实时互动的内容,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许多人有吸引力。以往报刊受篇幅限制,其作者限于一个小范围,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外,许多写作爱好者不能过一次作者瘾,一次次投稿被扔进编辑的废纸篓,现在情况变了,谁都可以在各类网站发表高见,如果文章写得好,自然有人替你转贴宣传,读者又岂止一般刊物的区区万把人。
新闻媒体在因特网时代遇到挑战的本质在于,它传统上把自己视为上层建筑,现在却忽然变为经济部门的一部分,整个行业对此心理准备不足。既作为经济产业,就要比试生产力,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就会被采用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同行击败。美国在线(AOL)为什么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呢?无非是提供交互服务,而交互靠的是数字化技术。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在交互式服务中公众成了上帝,成了主体,而有些媒体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把报纸原封不动放上网,也不加全文检索功能,不提供交互式服务,用户与其花上网的钱,还不如买报纸看,必然受人冷落。
三、个性化服务与矩阵式交流
电子报刊的出现,使读者自己组合一份报纸成为可能,比如你认为“人民日报”的时事版重要,“体育报”的评论有深度,“南方日报”的社会版精彩,“北京晚报”副刊内容丰富,你可以只订阅这部分内容,每天费时不多,精华一览无余。要跟踪网上某个新闻组的讨论,可以与其建立固定联系,让讨论内容每天发往你的电脑。随着网络通过能力提高,利用“网播”接收自选的电视、广播节目变得更加简单容易,听众、观众可以自己当家作主,“受众”一词将成为历史。
有些网站正是把人们渴望发表个人见解的愿望作为市场切入点和商机,例如Epinions.com网站的设计思想就是把人们引入网络世界,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影响。它收集人们对自己所购商品、所读图书的看法,或网友觉得最有价值的观点,随着时间推移,网友会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朋友圈子。这类网站要获得影响和广告商的青睐,最需要网友捧场,为吸引网友参与,只要网友在epinions.com上发表的观点有人看,会按观看率给你支付费用(每次访问支付1到3美分)。
矩阵式、多渠道沟通的特点,使Internet作为信息传输媒体更为可靠,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更能显示其这一优点。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后,各种通讯媒体都陷于瘫痪,Internet成为许多人了解震情的唯一工具,当地有的网站一天纪录到80多万人次访问查询。
四、因特网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
信息时代各种数字化工具迅速推出和推广的趋势,既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也向新闻传播业者提出了新的技术素质要求,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关注这种趋势引发的人际关系变化。高等院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解放日报社、清华紫光集团合作,于1999年5月建成了电子采编实验室,在联网条件下,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报纸的全部采编流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新闻传播实验室,第一期工程已于1999年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全部建成后,将具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数码摄影、广告设计、媒体管理、新闻数据库等功能。新闻专业“文理兼容”的发展趋势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反映了时代进步,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
因特网发展对新闻传媒业的影响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