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场确认的习惯

 作者:潘文富    135

潘文富

在人际沟通中,现场确认是一个基本动作,不但能确保沟通效率,也是提升自己个人形象的一个加分项目。

为什么要现场确认?因为这人际沟通的效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现场确认,是提升沟通效率最简单的办法。

一、基本背景。

1.自己给别人传递信息时,或是接收别人给自己传递过来的信息时。

2.可能会存在内容遗漏、理解偏差、张冠李戴、遗忘等情况。

3.导致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耽误事,或是造成误会。

4.甚至会让对方产生办事毛躁的负面印象。

二、为什么要确认。

1.人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都是及时、准确、全面的。

2.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先是器官接收(耳朵听,眼睛看),然后再转送到大脑里(大脑接收)。但外部的声音或图像,在神经传送的过程中是存在折损的,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不会百分之百都被传送到大脑里,再加上自己走神,打岔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又要折损掉一些。

3.中国人说话特有的含蓄。诸如说一半留一半,指东说西,正话反说,话里有话等婉转表达方式,需要对方有着深厚的领悟能力才能完整理解。若是对方社会阅历不足,对其中深层次的含义也就无法准确理解。

4.再加上出于沟通双方各自的角度、文化水平、专业度、利害关系等客观影响,对信息的关心和理解程度各不一样,导致对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可能会选择性过滤。

5.即便对方说的话自己当时都记住了,但人的记性也没那么好,说金鱼只有七秒的记忆能力,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刚听到的话,几秒钟之后就能忘了。

6.综合以上因素,不难看出,这信息传递的效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即便是我们认为最靠谱的面对面语言交流,照样有30%左右的信息遗漏率。

三、确认方式。

原因分析说了这么多,说明进行现场确认还是有必要的。最简单的确认方式,就是在听到对方所说的话后,请对方再说一遍,或是自己再复述一遍,请对方再次确认一下,看是否有误。特别重要的信息,还要经过多人(重要岗位的双人制),多次的反复确认。同时,现场记录、签字、拍照、录音录像、证明人也属于确认的范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场合也会进行确认。例如饭店点菜,点完菜后,服务员会再次复述菜单,进行确认;在医院输液前,护士会反复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信息,防止搞错了。

四、确认跟进。

1.确认也许不只一次,也许得要第二次第三次的确认。理论上来说,确认次数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小,这坐汽车坐火车有坐错了,但坐飞机几乎没有上错飞机的,办理登机牌确认一次,过安检确认一次,登机口确认一次,临上飞机了,还得再确认一次,这四次确认下来,错误的概率就很低了。

2.确认的方式也许是多种形式重叠的。除了现场确认,还有随后的微信确认、邮件确认、电话确认。

3.有些确认是需要连续跟进的。例如给对方发送了邮件,首先要告知对方,提醒查收邮件,确认收到邮件以后,还要再确认邮件及附件可否正常打开,以及确认对邮件的完整了解。

五、确认的价值。

1.体现出自己严谨认真的工作风格,加深别人对自己的正面印象。

2.防止出现信息传递中的遗漏偏差,从而影响工作进程,也是避免后期的修复补办而带来的额外成本。

3.最终,养成现场及时确认的习惯,给工作效率和个人形象带来双项加分。


潘文富
潘文富 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建立,现场,确认,习惯,人际

扩展阅读

马上要开糖酒会了,这种现场型的招商,时间短,接触到的客商多,接待及沟通工作量大,厂家自然得要有些提前准备,这里简单列个清单,供参考。一、思想上的准备1.现场会来什么人?四种人:1-1.有预约的新客户,

  作者:潘文富详情


系列专题:《美女战略择偶通婚另类专著:超级达坂城》  (八) 建立低收入社区  按照quot;三步走quot;战略目标,2050年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城市化率届时将达到70-

  作者:刘云详情


系列专题:《美女战略择偶通婚另类专著:超级达坂城》  据2004年11月20日《经济日报》报道(杨洁:西坞有个quot;力邦村quot;):位于浙江奉化市城区西侧的西坞街道,共聚集了企业458家,20

  作者:刘云详情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所有企业纷纷把企业培训放到重要的位置,且不惜血本,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很多企业收获甚微,付出回报不成比例,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企业培训存

  作者:董栗序详情


前言: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银行排队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很多银行在窗口营业时间,投放自助设备、设置大堂经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用户排队等候时间并没有明显改观。6月底,CTR市场研究对北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据发达国家及国内银行的经验,相对于电子银行,国内客户还是偏好通过银行网点获取人性化的服务。为此,商业银行不仅在网点硬件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增大。胡老师推出《

  作者:胡一夫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