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高铁那票价真的是高啊

 105

备受瞩目的武广高铁到29日起开通已有4天,其票价和上座率在开通之前就受到强烈关注。29日,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综合当日全天车票销售情况,武广客专武汉始发的平均上座率不足四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条备受期待的新干线“遇冷”?(12月30日《楚天金报》)。
  从武广26日开通当天上座率不到九成,笔者当时就预测,武广高铁日常上座率不容乐观。京广线是中国铁路最为繁忙、拥挤、运力和需求矛盾最为突出的铁路线路。而武广高铁经过几年建设,经常游走于京广线的常客们早就翘首以待,加上网络、电视、报刊铺天盖地的宣传、渲染,虽然武广高铁的高票价出乎民众预料,但是,就是尝个新鲜、图个惊奇,按理说开通第一天也应该一票难求。然而,上座率竟然不到九成,甚至就是图个新鲜刺激由于高票价也让许多乘客止步了。看来,新鲜过后接下来进入日常后上座率肯定不乐观。果不其然。

  “淡季,车多,人少,票贵”,这是报道中提出的四大原因。至于说淡季,其实现在已经进入了准旺季。由于甲流等原因,一些大学已经提前放假。同时,作为中国最为繁忙的京广线,南下的农民工、大中学生以及到南方出公差、看朋友的旅客一年四季流动相当大。淡季时间已经非常短。车多的理由也有点勉强。投资这么大就是为了解决运能不足的问题,这与车多不是矛盾了吗?从根本上说“淡季,车多,人少”是一个原因。

  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高票价的制约。从武汉到广州,一等票价749元,二等票价469元。即使是一名月入3000元的工薪族,也得花去一个星期的工资。而同样去广州的特快硬卧票价在240元左右,大部分是夕发朝至的列车,旅客睡一晚上就可以到达广州。如果不是可以报销或者有急事,可能很多旅客都不愿意自掏腰包。

  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建设的高铁一定不能完全脱离其公共服务性和公益性。中国13亿人口的国情决定了国家投资、垄断经营的铁路必须以服务公众为目的,而不是搞成少数阶层的专列。这就要求在票价定位上要充分考虑最为广大百姓收入的承受能力,而不是与德国高铁、日本京都新干线等高收入国家票价相比较。如果脱离最为广大百姓的收入承受能力,投资巨大的高铁将会被民众、市场所抛弃,最终造成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和高铁运能的巨大闲置。国家投资那么大、现代化程度那样高、速度那样快,却因为一个高票价使得大量车次空荡荡跑在武广线上,是多么大的浪费呀!这不但违背人民铁路为人民、以人为本的要求,而且彻底背离建设高铁的初衷。

  在这里笔者建议铁路部门最少做两个调查:一是调查一下普客、直快空调等其他客车的上座率情况,二是观察一下周末高铁上座率情况。如果同时运行在武广的其他客车上座率很高甚至超员,如果周末高铁上座率仍然不高,那么,铁道部必须认真对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武广高铁票价是否适当具有示范和标高意义。即将开通的郑西(郑州至西安)高铁和将在2012年开通的京沪高铁以及正在建设的许多高铁都将会以武广高铁作为确定票价的参照物。

  笔者建议,武广以及即将开通的郑西高铁二等车厢票价应该在0.35元/公里以内,略高于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起码让中等收入者第一感觉能够坐得起。同时,不减少其他档次的客运列车。
 高铁 票价 的是

扩展阅读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能够被学员尊称一声老师相信是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然对于我,心里总是怀着一丝不安,为什么?何德何能,老师是什么?老师到底是什么?老师能为学员带来什么?外出讲课,机票,酒店,用餐都无需自己考虑,都有客户给

  作者:蒋观庆详情


2007年9月,中国雅虎推出一款后缀为@yahoo.cn的终生邮箱服务,承诺所有电子邮件将被永久保存。加之后缀为@yahoo.com.cn的邮箱,两者被统一称为中国雅虎邮箱。所谓终生邮箱服务,是指建

  作者:崔学良详情


如果从2010年中国家电企业界发生的所有大事中评选一件出来,我相信大家对“陈黄之争”一定会榜上有名的。抛开其事情本事不说,从他们的争夺背后,我们更加了解了一个不算新兴的职业“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在

  作者:刘晖详情


在韩寒发表博文《太平洋的风》之后,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两位著名学者秋风和邵建的看法不同,秋风认为,韩文中的两岸风俗之别与法律、政治等领域的制度不同有关,但文化因素、也即传统保存程度之影响,

  作者:邵建详情


在营销管理学科中,有一个形象比喻:消费者需要的是洞,而不是钻头!这句话就像“警示名言”一样在随时“敲打”企业经营者们的脑袋。因为企业习惯了生产“钻头”,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钻头”的质量和品种,降低

  作者:卢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