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证分析

 108

内容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图书馆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切合实际,高效地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各高校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数字化建设内涵、定位、建设思路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数字化 建设和管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指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程度普遍较低,尤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其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拟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行阐述,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内涵      图书馆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图书馆学界就提出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末,“数字图书馆”概念开始出现。数字图书馆遂成为提供内容浩繁、经过整序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和知识库的机构。从图书馆数字化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数字化是文献信息从加工、组织、存储、传播方式到信息服务领域的全面变革。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知识增长迅猛,学科交叉迅速发展,文献量大幅增加,出版物种类繁多,学科文献分散,网络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这就使得人们通过传统的文献工具来全面获得某学科文献资源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客观上要求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一套数字化专业工具,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的针对性和效率,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定位      (一)规模定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基本业务工作的自动化,但在数字化建设上,相当多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人财物各方面因素,不能求大求全,可以采取“引进加自建”的模式,即引进2-3个交叉覆盖本校所有学科的综合数据库,注意文献类型差异性和内容的交叉性;建设1-2个围绕本校强势学科,能体现本校特色的学科数据库,建立并完善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要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二)服务定位   立足于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宣传图书馆的职能,扩大图书馆影响;加强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科学研究,拓宽开发利用的途径,培训指导用户,充分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开拓用户信息市场,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读者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通过建立与读者交互的平台,及时发现并解决读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在信息的服务与利用上,应考虑向个性化、主动服务方向发展,使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信息、提供个性化web页面、向读者主动推送其所关注的学科方面的信息。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一)引进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走数字资源完全自建的道路。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财物比较紧张的情况,因此在引进数据库时应慎重决策。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内容符合本校学科需求,尤其要保证重点学科需求;首先保证教学型资源,科研型资源视学校科研需要确定;充分考虑性价比,选择性价比优良的数据库;优先选择公认的、权威的数据库;优先考虑集团购买的方式,争取更多的优惠;购买前争取数据库的试用机会,充分征求读者意见。   大型的综合型数据库,一般比较昂贵,对硬件设备有较高要求,多数高职院校难以承担软硬件投资,因此,采用包库购买方式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数据库商一般会将用户购买的资源以光盘方式交给用户,随着学校发展,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将数据库升级为本地镜像站点。   按照学科需要、数据库的交叉性和经费因素综合考虑,在数字化建设开始时,可以选择包库购买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参与集团购买维普科技期刊和超星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按篇计费的方式购买万方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涵盖了大部分学科,并且文献收录有一定的交叉和互补,基本上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在科研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科研方面文献需求相对较少,少量的科研文献需求可以通过文献传递途径解决。一旦科研工作步入常规化轨道,图书馆可以考虑购买专业性更强、快速反映学科前言动态的数据库。 [1] [2] [] []  (二)自建特色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是体现本校特色极佳的方法,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建数据库之前,要做好充分调研,了解目前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同类型院校图书馆的情况以及本校的学科特色等。   1.国内高校自建数据库的现状。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国家重点高校由于具备政策、资金优势,在自建数据库上起步较早,了解他们建库的现状,有利于全面把握此项工作。目前,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高校自建数据库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书目。包括图书、期刊、古籍、报纸、报告、专题、教参等各种书目。   学位论文。反映本校的特点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文库。广泛收集本校教职员工的学术著作以及非学术资料(如日记、书信、手稿、照片、绘画等),具有浓烈的校园文化气息。   古籍。很好的解决了藏与用的矛盾,既方便使用,又有利于原始文献的保护。   学科专题。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系统收集并加工整理馆内外相关的各种类型文献资料。   视频点播。采用在线或下载方式提供多媒体服务,主要收集音乐、影视作品及外语听力资料,集学习、娱乐为一体。   随书光盘。越来越多的图书附有光盘,随书光盘已经成为重要的馆藏资源,建立随书光盘数据库有利于提高光盘利用率及保护光盘。   学科导航。以学科为单元对Internet上相关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组织和整理,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导航体系。   专题研究。围绕某一特定的研究专题收集的文献资料。   2.自建图书馆数据库的选择与原则。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不具备在一定范围内的优势学科,图书馆可以按照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对重点发展学科做好前期资源积累准备工作,待条件基本具备立刻启动建设项目。具体而言,可以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针对随书光盘管理难、视听资料使用受设备限制,师生论文缺乏交流平台等状况,可以从实际出发,建设随书光盘系统、论文发布、视频点播系统、学科导航。通过将随书光盘制作成iso格式文件,论文先制作成pdf文档后,再打包为iso文件,用非纸质资料系统进行发布,通过linux系统的挂载技术,实现网上在线浏览和下载使用。随书光盘与书目数据紧密结合,实现双向互检,解决了书与盘单独收藏时同时获取两者的困难。视频点播系统收集了馆内所有视听资料,同时从网上下载大量的视听学习资料,转制成流媒体格式,结合本校学科进行分类后发布到网上,供在线或下载使用。另外,筹建全校各专业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首先,主要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全文,对馆内有纸质馆藏又买不到的图书,则通过扫描制作成pdf文档。广泛收集网上资源,同时借鉴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高校的成果,建立本校学科导航,方便师生查找网上专业资源。   在建库过程中,必须坚持按标准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原则,按原文语种著录;完整性原则,各元素尽量著录完整;一致性原则,表示相同含义的不同元素和修饰词,著录时应统一表述;规范性原则,按照《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标准规范著录。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必然选择。建设符合各自院校学科专业的完整的馆藏体系,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构建一个具备系统的印刷型馆藏和特色鲜明的数字化馆藏的信息资源中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努力奋斗的目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能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对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数字化 图书馆 实证 书馆 图书 数字 分析 建设

扩展阅读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mys5518详情


庞大的人口规模,旺盛的用户需求,让中国成为了极为繁荣、活跃的互联网市场。4年前,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戛纳广告节上向世界介绍,中国网民的特征是热爱社交,娱乐驱动,追求个性

  作者:李欣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内部的销售管理。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转交、汇总、分析这几大功能,业务量不大的时候,简单的手抄单,纸面账,面对面沟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记性也行。但业务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