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老师简介
郑凯老师基本情况:
郑凯老师,学习型经理人,经验主义高端讲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相关知识系统性最强的老师。上海复济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特约管理顾问,中国盛世影响力EAP管理学院讲师。长期专注领域:企业管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郑凯老师有19年的企业管理、商务和培训工作经验。担任过期货经纪人、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总监等职位。能将企业管理交融到社会科学的背景中进行系统思考。对具体问题,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善于通过调整企业工作重点或对现有工作稍加改动来强化企业优势,实现效益增长;善于改进流程,优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专业知识运用熟练,精益求精,善于通过精心服务,增加新的培训内容长期留住老客户(老客户中还有1998年的)。课程内容以案例和方法为主,多是普遍而棘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思路、理论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举一反三,和完整的论证关系。讲课音质丰盈、激越婉转、控场有力、互动得当。自1991年起,每日读书50页,至今几乎一日不辍。是山东早期两位德鲁克迷之一,另一位是海尔张瑞敏。
授课方向:
主讲内容:管理技能、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营销创新等企业管理类课程;
培训对象:中高层管理人员,销售人员。
特色服务:可以根据老客户要求,设计针对具体问题的课程,讲解解决方法和建议。
发展方向: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培训、咨询等智力服务。
咨询项目:
集团管控、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流程再造、营销策划等
授课风格:
1、经验、思想的独特性引人入胜;在授课时能由表及里,从通俗到深刻,既能让听众被其独特的案例方法所吸引,也能总结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道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模仿。
2、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把经验和思路转化为通俗的道理,讲述时能深入浅出,入木三分。既能驾驭深刻的理论,又有观察现实的能力,理论、实际融会贯通。有效方法密集。
3、学习力强,学习、见识过很多企业难题的解决方法;有不少情况还是亲身经历,亲自操作,因此理解深刻,举一反三。
4、音质丰美,思路流畅,控场有力,时间准确;
5、认真敬业,尽职尽责,每次培训都会精心准备。
部分客户:
中国石化/中国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中国网通/中国联通/赛特商场/中铝/齐鲁石化/北京德青源/上海华勤电子/山东祥和集团/山东宏力空调/中联网络/科汇电气/万恒IT/鲁华泓锦石化/天津巨兴钢铁/山铝水泥/山铝万成/华兴机械/美达房产/鑫宇电器/潍柴动力/巨能集团/中联数码/华海医院/宏远保健/华泰机械/正晋公交/齐都医院/齐鲁陶瓷/九鼎房产/鸿嘉地产/美达房地产/齐隆石化/华丰煤矿/名和混凝土(日企)/大连电力/佳能机械/重山水泥等数百家企业……
职业经历:
1997年以前,从事教育与期货,曾是百名期货经纪人当中CALL客(营销)业绩最好者,在交易中以“铁腕止损”著称;严格的止损意志与出色的顺势加码技巧,令人敬畏,有力地保证了客户资金的安全和增值。一时被称为“拉里.利文斯顿”。
1997年—1998年任淄博市人才工程研究所所长,半年内使研究所起死回生。
1998年9月—2001年12月在北京光起管理模式设计公司任讲师,宣讲《A管理模式》。
2002年3月-2004年8月在山东美达集团(房地产、装修、商场、制造)任人力资源总监。
2005年之后:为自由培训师、管理顾问。在京、沪、江浙、山东一带主讲过数百场公开课和企业内训,获得深度认可与好评;并为多家客户企业解决过棘手的管理问题,手法简捷有力,有效地兴利除弊。
八、部分实战案例(新法有风险,仿效须谨慎):
1、1995年为期货经纪人,市场低迷,郑凯老师曾经拜访了1016次(依CALL客记录为准),才找到第一个客户(几十名新经纪人中唯一找到客户者),艰难若此,顿生退意;不久,发现期货客户中80%以上是股票市场的大客户,于是在一家股票交易大厅设立课堂,每当股市收盘,就开始讲解技术分析,得到股民们的热烈欢迎,从此客源不断。郑凯老师成为经纪人中的CALL客高手,勤奋好学,品位高雅,善做高端客户。
2、1997年,郑凯老师担任淄博市人才工程研究所所长,提出“以引进和开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科学和哲学为主要任务”的行动纲领,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创新”的发展策略,并长期身体力行。新创了后来被广泛使用的公开课运作模式,打造了以一当十的精英销售团队,率先实施了文案营销、合同营销、信函营销、电话营销、传真营销等前沿营销方式,半年内使研究所起死回生。
3、2000年山东某广告公司陷入困境,无资金,无客户。郑凯老师策划:邀请南方知名策划人到山东联名招商,开发当地客户,活动名称“世纪营销风暴”。大客户由南方策划人带走,小客户(服务金额30万以下的)由本广告公司来做,此举为广告公司带来了2年的业务。
4、2006年某地方知名咨询公司,遭到一家全国性培训公司的毁灭性打击,丧失多半市场;郑凯老师说服总经理,改变经营方向,并身体力行,推动企业把主业从公开课转入内训与咨询,撕开了新的市场缺口,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盈利。
5、某企业,有资金、有设备、有技术,但长期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郑凯老师咨询团队所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低成本、低风险地解决了此问题:
(1)在市场上寻找卖的好的,且本企业容易生产的产品;
(2)分析这些产品的利润率与生命周期;
(3)先经销,检测其效益性!
(4)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改进
(5)然后批量生产!
6、郑凯老师有十年以上的网络营销经验,亲手打造过以订单为导向的网络营销团队,提出过著名的一、二、三、四、五网络营销操作原则:
(1)一个目的:网络营销只是销售、营销技术,唯一的目的是得到客户和订单。
(2)二种策略:客户消费前完全是沟通问题,消费后是质量和服务问题;问题不同,对策不同。
(3)三个重点:客户的选(筛选确定)、谈(促成谈判)、管(关系管理);
(4)四项技能:销售经验,营销文案技能,网络技能,所售产品的知识。
(5)五个“不”:不要滥搞技术和设备,不要被动等待点击,不要当追星族,不要太小气(对越用越多的资源),不见兔子不撒鹰(对越用越少的资源)。
某电器企业,曾聘过3任电子商务经理,精通技术,但网络销售始终没有一个客户;2007年底郑凯老师兼任其电子商务总监,电子商务市场被打开,为企业建立了新的销售支柱。几个月后,建立了新厂。
……
郑凯老师倡导的培训师七大素质:
(一)软实力:
1、精:精通专业知识,实战操作游刃有余;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2、博:了解相关知识,通晓相关领域。
3、熟:讲义精熟,胸有成竹。
(二)硬技能:
1、写:文笔,书法,板书
2、做:做PPT,做方案
3、演:表演,主持,游戏
4、讲:普通话,表达力
十、管理实践创见:
1、 “效益序列”--效益导向的资源配制顺序;
2、企业管理经纬线
3、七巧板原则;
4、企业“形象链”理论
5、网络营销五项实战原则
6、 “站在最高巨人肩膀上”的学习方法
7、“七精三博”学习法
8、 “选、谈、管”三步销售法
……
客户评论
1、上海某集团企业周总:“郑凯老师长期积累,知识体系精实完美,福尔摩斯式的知识结构。理论功底深厚,文笔出色,能用一首诗歌写出一部人类发展史,高屋建瓴而又见微知著。以文史哲为青藏高原,以权威管理学思想为喜马拉雅山,从而产生珠穆朗玛峰一样卓尔不群的犀利见解。郑老师动手能力很强,精明强干的多面手,认真执着的实干家。他颠覆了我们对专业的认识:以前我们认为对某一领域有精深了解的才是专家;现在我们认为,只有精深远远不够,能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的才是专家!而这些方法往往结合了不同领域的思路。关键是还要能动手!”
2、山东某陶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郑凯老师倡导的学习策略对我的触动很大:任何领域都有很少而又使人举一反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就像太阳系巨大的质量浓缩在狭小的空间里一样。首先要找到这些思想和方法,读一卷,超万卷,少就是多。然后结合现实,边学边干,学到最好的,创出更好的,才能轻轻松松成为领先者。” “振聋发聩的观点:吸收多种营养,形成一种优势,是生命体适者生存的亘古策略!”
3、山东某企业尚总:“我们每年10月份都有下年度发展战略会议,每天8小时,共三天;今年(2006年)这次是最好的,明年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目标都定得很高,于是请来了郑老师做现场顾问;分析研讨了三天,我们发现实现目标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而且还很简单。今年的发展战略会议是我最满意的一次,也是管理层全面满意的一次,会议预期目标全部达到;从来没有如此踊跃的讨论过,郑凯老师总是能引发大家的发言欲望,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培训。”“激发了中年人探索的激情,开启了经理人尘封的好奇心,点燃了我们火热的目光。”
4、台商张先生:“山东是华人魂牵梦绕之地,从血缘上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从文化传承上说我们是孔孟传人,因此我们是中国人;见到郑凯老师非常高兴,其职业风采,才学见识,实务对策,令人欣怀动容,豁然开朗,如沐春风;来自孔孟故土的资深管理专家,果然古风依旧,才具犹存。”
5、北京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王总:“多年以来,郑老师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和困难。授课中,案例思想,不断出新。这种立足本业,精耕细作,与时俱进,不断突破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6、山东某集团胡总:“郑老师见到什么都能联系到管理,妙语连珠,深入浅出。”
7、山东某电器企业刘总: “他为了把课程塑造得适合企业要求,不厌其烦,令人感动!打电话问计,他也从不保守,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原来都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比如:大家做事一窝蜂,没有自己的思路,都在跟风;老师一句话指出了要害:告诉他们目标是什么,引导他们围绕目标想办法。大家忽然都有了自己的主张。”
8、山铝张总:“郑老师的演讲太精彩了!”
9、上海某高科技企业副总:“对郑凯老师早有耳闻,也知道其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但是见面合作以后,其思维犀利、专业熟练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实务对策,就事论事,决策现场咨询才是真功夫;他总能在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