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联醇工艺与节能》

  音像名称:《新型联醇工艺与节能》

  作者:颜鑫、舒均杰、孔渝华

  出版公司:化学工业出版社

  市场价格:58元

  本站特价:58

  包含盘数:

  赠送积分:58 积分

《新型联醇工艺与节能》

产品介绍

本书从型煤生产、空气的深冷分离、低氮半水煤气的制备、湿法脱硫、有机硫水解、精脱硫、精脱氯,到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的脱除、原料气精制技术醇烃化和醇醚化,直到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下游主要产品开发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最近十五年来新型联醇工艺的生产技术、主要设备和岗位操作技术;突出了新型联醇工艺与单氨工艺和单醇工艺的相互比较以及在节能降耗、原料气利用率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强调了新型联醇工艺各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合成氨、合成甲醇、特别是联醇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高校化工专业师生参考使用。自冯元琦教授主编的《联醇生产》从1988年第一次出版、1994年再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对我国联醇工业发展壮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联醇生产》一书堪称20世纪我国化工专业书籍中的经典著作之一。40年来,联醇工艺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已发展到161家,占全国甲醇企业总数的87%,联醇产能达甲醇总产能的489%,其产量亦达总产量的467%,已接近成为我国甲醇工业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15年来,联醇工艺本身也处于不断快速发展和完善之中,精脱硫和精脱氯等深度净化技术的发展,使联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4个月延长到12~16个月,最长纪录已达四年半;每立方米联醇催化剂的甲醇生产能力也由原来的500~800t,一跃到目前的4000多吨,最高纪录甚至已达9270t,使联醇工艺的优越性开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联醇工艺也从原来的一级联醇+铜洗,逐步发展到一级联醇+甲烷化的双甲工艺,再发展到两级联醇+甲烷化的双甲新工艺,现在又发展到两级联醇(醇醚)+烃化新工艺,联醇工艺中合成氨催化剂使用寿命也由原来的1~2年发展达到4年多的纪录,进一步彰显了新型联醇工艺伟大成就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世界化学工业的卓越贡献。
近15年正是我国联醇行业迅速成长、联醇工艺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15年,很有必要在《联醇生产》的基础之上,编著一本能反映15年来联醇生产领域最新生产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技术书籍。本书的编辑出版正好顺应了广大读者的这一要求。本书除了包含联醇生产的基本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还包含了以下4个方面。
(1)系统总结了15年来在我国联醇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如型煤生产技术,PDS法脱硫技术,精脱硫催化剂和精脱氯催化剂,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及精脱硫新工艺,新型铜基催化剂的制备、高氢还原、低氢还原、钝化处理,联醇后气体中淡甲醇的回收技术,NHD脱硫脱碳技术,PSA脱碳技术,醇醚化与醇烃化工艺,醇醚化催化剂和醇烃化催化剂等。
(2)系统总结了15年来联醇工艺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联醇生产企业中得到大力推广的一些节能技术,如型煤生产技术、原料气制取过程中的吹风气集中回收节能技术,脱硫与脱氯过程的节能措施,变换过程节能技术,醇烃化工艺与节能,甲醇合成过程节能降耗措施,甲醇精馏过程与节能等。
(3)系统总结了联醇生产中各主要岗位的操作要点,包括开车、停车操作要点,正常生产操作要点,故障判断及处理操作要点等。如煤气发生炉操作控制要点,湿法脱硫岗位操作要点,湿法脱硫岗位开停车操作要点,脱硫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要点,变换过程操作要点,故障判断及处理,联醇工艺的操作要点,甲醇合成塔操作控制要点,联醇生产正常操作要点及控制指标,正常开车、停车操作要点,精馏装置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要点等。
(4)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总结了新型联醇工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研究,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二步联醇新工艺,联氨工艺,新型甲醇合成塔研究开发进展等。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编著方针,突出联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的突破,如醇氨比的调节与控制、甲醇合成塔操作控制要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岗位操作与开停车要点等。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也强调创新性、前沿性,并兼顾资料性,而将通用的设备和知识争取一笔带过,着力避免雷同和简单重复,如“铜洗工艺”、“生产控制分析和成品检验”、“生产过程的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氨的合成”等通用内容没有包括在本书之内,成功地将篇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作者相信,若忽略了生产工艺的创新、节能降耗的研究,企业在行业中就会缺乏综合竞争的优势。联醇企业只有充分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单醇工艺和单氨工艺夹击之中左右逢源而长盛不衰。本书的编著出版,如果能为联醇工艺这一中国特色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发扬光大提供一定的助推力,则余愿足矣!
本书不仅对广大的联醇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而且对广大的甲醇下游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书由颜鑫、舒均杰、孔渝华编写,其中颜鑫教授撰写了前言、第1章、第2章、第4章~第8章和附录,舒均杰副教授编写了第9章和第10章,孔渝华教授参与编写了第3章。颜鑫对全书进行了统稿、修改、补充、定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定中教授、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原有机分厂厂长瞿晓军工程师和李建宁高级工程师、常熟市开拓催化剂有限公司顾一飞总经理、洛阳市华誉型煤设备厂徐守剑总经理、湖南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杨爱华高级工程师和王佩良高级工程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唐新军副教授、刘小忠副教授、周芝兰老师、黄婉秀老师等提供了相关资料或热情协助。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加之时间紧迫,挂一漏万和不足之处都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09年3月于湖南株洲第1章联醇工艺的发展概况1
11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特点2
111联合生产是合成氨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2
112合成氨联产甲醇的重要意义3
12世界甲醇生产技术发展概况4
13我国甲醇工业的发展情况6
14我国联醇工艺技术的发展概况8
141一级甲醇结合铜洗的简单联醇工艺8
142双甲工艺11
143醇(醚)烃化工艺14
15联氨工艺新设想15
151联醇工艺的局限性15
152联氨工艺16
第2章联醇工艺中原料气的制取19
21联醇生产原料概述19
211煤的基本概念19
212联醇生产对固体燃料的性能要求21
22型煤生产技术26
221型煤生产的重要意义27
222型煤生产的工艺与设备28
223型煤制气过程的工艺条件与优势46
224型煤制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7
23煤气化法生产低氮半水煤气的原理48
231煤气化过程的原理49
232低氮半水煤气生产的特点54
233造气是决定醇氨比的龙头工序56
24煤气化的工业方法57
241间歇式制低氮半水煤气的工业方法57
242间歇式造气炉的工作循环59
243富氧(纯氧)蒸汽连续制低氮半水煤气的工业方法63
25间歇式制低氮半水煤气的工艺条件76
251吹风与制气的关系76
252上行与下行78
253加炭与出灰关系80
26间歇式固定床制低氮半水煤气的工艺流程80
27原料气制取过程中的原料煤耗与节能技术81
271理论耗煤量和理论半水煤气耗量81
272实际耗煤量和实际半水煤气耗量82
273原料气制取过程中的节能技术84
28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及其操作控制要点86
281间歇式煤气发生炉86
282煤气发生炉操作控制要点88
29原料气的除尘90
291干法除尘91
292湿法除尘93
293电除尘95
210空气的深冷分离96
2101概述96
2102空气分离的全过程97
2103空分装置的工艺流程110
2104空气分离的最终产品113
第3章联醇工艺中原料气的脱硫与脱氯120
31湿法脱硫122
311氧化法催化剂的选择122
312栲胶法脱硫的基本原理124
313栲胶脱硫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127
314栲胶脱硫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129
315改良A·D·A法脱硫131
316PDS法脱硫(888脱硫催化剂)131
317湿式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发展方向137
32湿法脱硫岗位操作要点138
321湿法脱硫岗位的基本要求138
322湿法脱硫岗位开停车操作要点139
323湿法脱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143
33干法脱硫144
331干法脱硫催化剂概述144
332活性炭脱硫法145
333有机硫加氢转化脱硫法149
334氧化锌脱硫法150
335氧化铁脱硫剂155
34脱硫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要点157
35常温精脱硫(ATFSR)新技术及其在联醇生产中的应用161
351常温精脱硫(ATFSR)新技术重要意义161
352EZ2宽温氧化锌精脱硫剂在联醇生产中的应用163
36有机硫水解催化剂及精脱硫新工艺166
361有机硫水解催化剂166
362COS水解氧化锌常温精脱硫工艺169
363COS水解EAC活性炭常温精脱硫新工艺170
37原料气的脱氯172
371脱氯在联醇生产中的重要意义172
372联醇生产氯的来源174
373联醇生产中的防氯措施175
38常温精脱硫新工艺流程180
381JTL1常温精脱硫新工艺180
382JTL4常温精脱硫新工艺流程181
383JTL5常温精脱硫新工艺流程182
39脱硫与脱氯过程的节能措施184
第4章联醇工艺中原料气的变换186
41联醇工艺中几个重要概念186
411醇氨比、变换率和汽气比186
412CO变换反应的重要意义191
42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192
43变换反应催化剂196
431铁镁系催化剂196
432铁铬系催化剂197
433钴钼耐硫催化剂199
434中变催化剂的升温还原与钝化203
435中变催化剂的中毒与衰老、维护与保养204
44变换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205
441中变流程205
442全低变流程207
443变换炉的结构207
45变换工艺条件208
451中温变换工艺条件208
452全低变工艺操作条件210
46变换过程操作要点211
461岗位正常操作211
462正常生产时操作要点212
463停车213
464故障判断及处理214
47变换过程与节能215
第5章联醇工艺中原料气的脱碳218
51湿法脱碳220
511碳酸丙烯酯脱碳法(Fluor法)222
512NHD脱硫脱碳225
513改良热钾碱法231
514联产碳铵法243
52干法脱碳251
521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252
522变压吸附的工艺流程253
523PSA脱碳方法的特点255
524变压吸附的主要设备和吸附剂256
525变压吸附的工艺特点及运行参数257
526PSA法脱碳工艺最新进展258
53联醇工艺对脱碳工艺的选择260
第6章联醇工艺中甲醇合成263
61联醇工艺甲醇合成流程概述263
611新型联醇工艺的特点263
612联醇工艺的要求264
613新型联醇工艺流程266
614新型联醇工艺流程的特点280
62CO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282
621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概述283
622铜基催化剂的发展趋势285
623联醇催化剂的特点289
624催化剂的失活机理290
625催化剂的使用与维护295
626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升温还原297
627铜基催化剂的钝化处理306
63甲醇合成反应动力学311
631合成甲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11
632合成甲醇反应的热效应312
633甲醇合成反应平衡常数313
634甲醇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与反应速度314
635甲醇合成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特点320
64甲醇合成工艺条件321
641操作压力321
642操作温度322
643气体组成324
644空速与气体循环325
65联醇工艺的操作要点328
651新装置的开工328
652催化剂的升温还原操作步骤332
653甲醇合成塔操作控制要点337
66联醇生产正常操作要点及控制指标347
661温度控制347
662合成塔压力的控制351
663循环气量的控制352
664进塔气体组分控制354
665结蜡现象的产生和防范355
666联醇后气体中淡甲醇的回收356
667联醇生产时的正常控制指标361
668正常开车、停车操作362
669甲醇合成塔不正常现象的分析判断及处理方法363
67联醇生产中的主要调节手段与独特优势368
671醇氨比的调节手段368
672联醇生产和单纯合成氨工艺相比的独特优势375
673联醇生产和单醇工艺的比较379
674联醇生产经济运行方案383
68甲醇合成主要设备386
681冷激型甲醇合成塔387
682等温冷管型低压甲醇合成塔388
683浙江林达公司均温甲醇合成塔390
684Linde等温合成塔392
685其他新型甲醇合成塔研究进展394
69甲醇合成过程节能降耗措施402
第7章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与二步法联醇新工艺404
71合成氨厂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提出404
72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405
73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研究407
731铜基催化剂408
732贵金属为主的负载型催化剂415
74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416
741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工艺的提出416
742二步联醇新工艺流程417
743CO2合成甲醇工艺419
744二步联醇新工艺的优势与不足之处420
第8章联醇工艺中原料气精制工序423
81传统铜洗净化工艺的不足425
811铜洗是合成氨生产事故的易发工序425
812铜洗法净化物耗高425
813铜洗是生产现场环境较差、污染多的工序425
82低压甲烷化净化技术426
821深度变换串甲烷化工艺流程426
822甲烷化净化的生产操作及效益分析427
823双甲工艺之甲烷化工艺429
83醇烃化与醇醚化工艺432
831醇醚化与醇烃化工艺的基本原理433
832醇醚化催化剂和醇烃化催化剂434
833醇醚化与醇烃化工艺流程436
834醇(醚)烃化工艺与节能439
第9章粗甲醇的精馏441
91粗甲醇精馏的基本原理441
911粗甲醇中的杂质441
912精甲醇质量要求与精制方法444
913精馏基本原理448
92精馏工艺流程449
921单塔精馏工艺流程450
922双塔精馏工艺流程451
923三塔精馏工艺流程454
924双效三塔精馏工艺457
93甲醇精馏主要设备459
931精馏塔459
932辅助设备465
933精馏残液的回收利用467
94精馏装置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469
941开工前的准备470
942精馏工序的开车470
943精馏工序的停车472
944正常操作473
95甲醇精馏过程与节能475
第10章甲醇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后加工产品479
101甲醛479
1011性质与用途479
1012工业生产方法481
102甲酸483
1021性质与用途483
1022工业生产方法485
103甲酸甲酯487
1031性质和用途487
1032甲酸甲酯的生产方法488
104醋酸491
1041性质和用途491
1042甲醇羰基化生产醋酸493
105甲胺496
1051性质与用途496
1052工业生产方法497
106二甲醚499
1061性质与用途499
1062工业生产方法500
107甲醇蛋白504
1071ICI法506
1072MGC法507
1073HoechstUhde法508
1074IFP法509
1075Norprotein法509
1076几种生产方法比较510
108甲醇燃料511
109碳酸二甲酯521
1091性质和用途521
1092工业生产方法523
1010甲烷氯化物532
10101性质和用途533
10102工业生产方法535
附图537
参考文献557本书可供从事合成氨、合成甲醇、特别是联醇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高校化工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行业标准

相似教材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