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人员工作问题分析与解决》

  培训讲师:何重军

讲师背景:
何重军老师(深圳)——原华为集成产品开发IPD与研发项目管理资深专家Ø华为公司IPD研发项目与质量工程管理岗位工作10多年ØIBM为华为公司提供IPD咨询关键版本亲历者Ø研发管理、产品管理、研发项目与质量工程领域深入研究20多年Ø计算机工程 详细>>

何重军
    课程咨询电话:

《企业研发人员工作问题分析与解决》详细内容

《企业研发人员工作问题分析与解决》

《企业研发人员工作问题分析与解决》
主讲:何重军
【课程背景】
研发人员只专注于问题表面,不会主动去深度分析背后的原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遇事治标不治本。并最终将问题推给管理者,管理者无法从事务工作中真正解脱。
大多数研发技术人员都不喜欢碰到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更是有多远躲多远。事实上,很多问题早已经脱离了其负面的意义,反而更多地呈现为一种独特的机会,谁有能力将其解决,将其转化为资源,谁就是赢家!问题正在成为新时代成功者们愿意主动面对,甚至希望拥抱的。
问题本身不可怕,不能有效解决才是大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中研发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训练,看不到存在问题,看不准问题、不会有效分析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常常让一个一个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
经过长期实证研究和企业实践,我们创造性地建立了简单易行同时又精准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模型。其原理及方法技巧,都是简洁有力的,直指问题的核心,将会大力促进企业各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合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监、研发经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产品经理
研发总经理/副总、公司总工/技术总监
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研发硬件、结构、软件、整机、工艺、测试、质量等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
【课程预期收益】1、通过培训,学员掌握如何正确地定义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发现表面问题下的深层次问题,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同时提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2、通过培训,学员掌握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并通过课堂的讲解、演练,在今后的工作也非常方便地学以致用;
3、系统性地提升学员的思考力,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演练,着力提升学员看问题的“五度”、系统思考力和创新思考力,成为真正地企业解决问题的高手。
【教学形式】50%理论讲授+30%现场练习+20%重难答疑
【课程时长】2天/每天6小时,共12小时
【课程大纲】
课程导入:掌握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问题本质探讨
讨论:你说的问题是不是问题?
2、面对问题的四种反应
3、问题背后的价值
模块一、精准锁定问题背后的目标
1、新思维模式——目标的力量
2、传统思维模式——问题的力量
3、怎样锁定精准目标?
4、如何分辨问题的原因和表象?
5、如何找到深层、核心目标——追本溯源法、斩首法
模块二、系统分析所有可能实现路径
1、发散思维,找出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路径
1)思维导图法
2)头脑风暴法
3)团队共创法
4)鱼骨图法
5)实际调研法
案例:邓小平的调研艺术
2、归类——厘清所有可能路径
1)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要归类
2)归类的法则——麦肯锡MECE法则
模块三、制定周密的解决执行计划
1、如何确定问题解决的决策方案
1)要素计点比较法
2)双因素矩阵图法
3)收益成本法
4)力场分析法
2、制定周密的执行分解计划
3、不要小看了计划中的PLAN B!
4、严谨的计划工具——WBS工具与实际操作
5、生动的计划工具——甘特图
6、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7、计划必备要素——奖惩考核,也可以变得生动灵活
模块四、及时检查纠偏,确保方向和结果
1、纠结:是期望好还是检查好?
2、好结果是检查出来的?
3、检查的分类与特点(事前、事中、事后应当做什么)
4、检查的目的——有效纠偏
5、纠偏计划表与调整计划的落地
6、如果我们解决方案错了怎么办?
1)将错就错,另辟蹊径(3M公司)
2)悬崖勒马,令行禁止
3)分析原因,逐步改进
模块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升级
1、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解决问题水平的层次
2、问题挖的越深,解决就越有效
3、问题解决方案的五个维度——高度、深度、广度、角度、效度
4、最佳实践——让我们学会画高效问题评估的“五线谱”
5、问题为什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治标与治本
6、四步提升法升级解决问题的层次(案例讨论)
7、解决方案系统升级后的运用策略:
1)标准化,消除随机性误差的问题解决技术(情境模拟)
2)制度化,建立约束性规则的问题解决技术(案例探讨)
3)防呆化,确保万无一失的问题预防技术(小组讨论分享)
模块六、工程技术问题常用分析模型与工具概述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DFX
统计过程控制SPC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实验设计DOE
测试系统分析MSA
响应曲面方法RSM
课程收尾:回顾和总结,五三一行动计划,Q&A

 

何重军老师的其它课程

《基于系统工程萃智(TRIZ)的产品创新与生命周期管理》主讲:何重军-【课程背景】1986年,PRTM公司创始人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MichaelE.McGrath)等团队成员联合提出了产品开发流程的PACE(ProductAndCycle-timeExcellence,产品及周期优化法)这一概念。PACE强调以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将产品开发作

 讲师:何重军详情


《向华为学-高密度高可靠性PCBA可制造性设计(DFM)及案例解析》课程说明书V4.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设计底层逻辑】本课程基于IPD产品开发流程,重点介绍高密高可靠性电子产品PCBA可制造性设计的关键概念流程,精选华为公司在PCBA方面可制造性设计的最佳实践,提升学习对象于可制造性设计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能力。【课程背景】DFX即De

 讲师:何重军详情


《向华为学——企业5M实战研发项目管理》课程说明书V4.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背景】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业务以项目运作为主,尤其是跨部门项目,日常运作比重在降低,经营业绩很大程度由项目管理水平决定。诸多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管理,重视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项目管理问题仍旧比比皆是,项目延期司空见惯,甚至有人讲“没有我们完不成

 讲师:何重军详情


向华为学——企业“六定法”新产品导入(NPI)管理课程说明书V7.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背景】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是指将研发出的新产品快速准确高效地在制造工厂进行工程试生产,小批量试产,以快速达到高质量批量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产品从立项开始到批量生产的整体体系流程的管理。从项目开始阶段的

 讲师:何重军详情


基于产品平台的技术战略规划实践——源自华为的产品技术战略最佳实践课程说明书V3.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背景】随着研发技术迅速的更新换代,产品快速迭代,能否建立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战略规划,能否将技术快速地推出变为客户/市场需要的产品,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保持持续赢利的能力!产品平台PP(ProductPlatform)产品平台指由一

 讲师:何重军详情


《电子元器件应用可靠性与典型失效分析案例》课程说明书V3.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2年【课程背景】随着元器件技术的进步,元器件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元器件成为了产品完成部分功能的子系统。从可靠性存在形态来看,元器件的可靠性来自于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元器件本身固有的称为固有可靠性,一种是不正确使用带来的可靠性问题,称为使用可靠性。据专业机构调查显示

 讲师:何重军详情


《电子硬件产品可测试性设计(DFT)》课程说明书V3.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底层逻辑】本课程采用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全面分析可测试性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工作目标、管理要点,以及工艺类功能类测试方法、可靠性测试方法等。既能深入浅出地分析讨论各种产品测试问题,又能从研发全局出发,把握测试工作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DFT工作节点逻辑图:【适

 讲师:何重军详情


《产品测试方法和管理实践(软件)》课程说明书V6.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背景】目前国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测试”的思维普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暴露,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利润降低,甚至召回,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的许多不利的影响。本课程通过业界最佳实践的讲解、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研讨,详细讲解:产品测试与产品质量有什么密切关系?产

 讲师:何重军详情


《研发到试制的产品测试设计》课程说明书V2.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0-2021年【课程背景】本课程针对系统集成电子产品,重点讲授系统集成产品从研发测试到试制测试流程、方法、关键活动和里程碑,同时还讲授了测试度量评价方法、组织和团队建设等重点内容,力图将研发到试制的测试整体布局、整体脉络充分展现,讲师借助丰富标杆企业和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测试经验,系统集

 讲师:何重军详情


《电子产品(PCBAamp;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失效分析》课程大纲V6.0本版本适用年限:2021-2022年【课程背景】当前,产品或系统的设计不再仅仅追求性能和功能,产品可靠性已成为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精密、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四高”电子产品而言,首先对产品本身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管

 讲师:何重军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