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课程大纲

  培训讲师:赵泉民

讲师背景:
赵泉民——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成员★海南省、浙江省等省份干部教育师资库入库专家★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机 详细>>

    课程咨询电话:

《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课程大纲详细内容

《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课程大纲

《经济形势与高质量发展》
课程背景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但要看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课程大纲
一、国内国际宏观经济趋势
1、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
2、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
3、“党的二十大,处在两个百年交汇点,总结第一个百年,同时又是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
1)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3)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4)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5)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6)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7)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
8)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4、“二十大”对经济领域论述更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5、二十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的关键论述
1)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立足于“两个大局”:
a、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6、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
7、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新冠疫情蔓延正在引发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中美差距也在剧烈变化之中。但美国综合国力强、中国发展潜力大,美国有技术、中国有市场,中美差距的基本格局仍然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的差距,短期内很难改变。
8、二十大报告中的科教兴国领域相关内容
把“创新”放在首位来强调。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三个特定内涵:
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2)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奋斗,已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未来近30年将是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3)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阶段,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2、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高质量发展是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1)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4、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1)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
由“大”到“强“的战略支撑
6、目前我们创新的总体质量水平仍然落后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
7、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质量基础、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等方面差距明显。
1)我国已成制造业第一大国
a、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制造业产值13.171万亿美元,占全球27%,同期美国占17%。
b、世界第一制成品出口大国。2017年制成品出口额3.13万亿美元,占全球18.87%,是第2名美国的2倍。
2)“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
a、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
b、质量基础相对薄弱。
c、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d、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
e、质量基础相对薄弱。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f、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
8、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水平亟待提升。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口。
1)我国大量使用国外中高端工业软件,如CAD、CAE、PLC、DCS、数控系统、PLM、ERP等。
2)发达国家拥有大部分的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对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高度封装技术黑箱、接口开放不足等;当前我国工业体系是构筑在国外工业软件厂商提供的工具、平台和系统之上。
9、中国特色“新四化”过程中
1)工业化:正在进入一个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增长的阶段
2)信息化:以计算机为代表信息技术,“武装”并造福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它是一种新型生产力,被看作是工业革命以来又一次“致富”的新浪潮、新机遇
3)城镇化:2021年城镇化率已达到64.7%,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大的城市带、都市圈形成的阶段
4)农业现代化: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关注资源生态保育,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10、“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传统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12、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1)“稳”是基本前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成,经济持续承压不可避免,要确保经济不“失速”。
2)“转”是核心要义,转型,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选择,需要对技术变革的敏锐认识和准确判断更需要决策者的坚定决心意志和顶层设计。
3)“破”是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冲破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的羁绊。
4)“创”是活力之源,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占领科技创新的棋子,就意味着占领经济发展的先机。
5)“进”是目标任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脚步不容停歇,进,更是一种主动作为的经济状态。
13、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4、强化工业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决定制造强国战略成败的关键。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2、大脱钩:“大”代表中美关系进入非常敏感或大家都没见过的重构阶段,
这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影响是致命性的。
1)首先是全球产业链大迁移
2其次是资本板块也需要漂移
3)再次是全球的资金要重新洗牌
4)最后是在新的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治理体系形成以前,全球会出现治理真空
3、全球产业链收缩
1)持续升级疫情给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前所未有冲击,跨国公司开始衡量生产效率与稳定性两者对企业未来发展重要程度,而与日俱增的本土保护主义政策更是不断动摇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在此背景下,未来产业供应链或将不断简化,并逐步向集群化、本土化发展。
2)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将变得更为紧凑,供应链上的货物将逐渐向两端趋近,初级产品加工向原材料产地聚集,面向消费的产成品生产则向消费地聚集,中间段的半产成品和产成品将增多,且平均附加值有所提高,
4、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发展道路上“70%现象”
1)政治学:70%可能是国际关系从量变到质变临界点,达到这个比重后,守成大国会真正感受到新兴大国追赶压力,开始从合作转为打压,试图迟滞追赶者速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经济学:70%可能意味着追赶型经济体后发优势衰减,技术模仿式增长达到极限,如果不能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就有可能遇到增长天花板,经济总量就会停滞不前。
5、最大的外部风险:中美之间冲突不断恶化。美国对中国遏制几乎亮出了明牌。
6、近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7、做好外需严重低于预期准备,打通国内生产流通环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8、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1)中国为什么要搞统一的大市场?a、“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要修正依附型经济的扭曲,把内部市场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潜力和社会消费能力,构建一个高效内需的大循环体系。b、从2008年的“出口转内需”到“以内循环为主”再到今天的统一大市场,脉络十分清晰。有一个特征是,外部环境越复杂越糟糕,这项工作步子就迈得越大。c、“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构建一个消费力量强大的国内市场取代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的经济殖民化模式。目的就是应对已经出现并且会越来越严重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联合绞杀。
2)“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要在几十年“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型之后迎来一次全新的经济再转型。
a、这是一项“被动”的政策,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中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超过70%;其中外资又超过70%;人民币发行依据中70%是外汇。
b、这也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需要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充满活力的消费主体;需要让数量惊人的低收入人群不但有消费的动力,更要有消费的能力。
c、“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正是以国家安全为目标,为了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选择的战略突围方案。因为中国的体量巨大,这种国家战略一定会促成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构造出世界经济的新秩序。这个新秩序会令美国很不开心。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中美之间共同的利益捆绑,却忘了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任何利益都不起决定作用;何况这个利益还在不断地缩水,何况通过冲突还会彻底地改变利益结构,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四、全新蓝图: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1、中国:正在重置经济发展底层逻辑
2、站在一个重要转折点上,需要重构经济底层逻辑
第一大红利:“人口红利”,针对是制造业和房地产。
第二大红利:“流量红利”,针对是互联网行业。
两大红利让中国完成了三大根本性经济建设任务:
第一是实体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
第二是网络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
第三是产品的丰富,主要靠制造业。
三大任务完成让中国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中国经济上半场,也就是1979—2019年40年,解决核心问题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现在这个积累过程已完成。
3、经济下半场有三条主线(实为三个问题):
一是被美国卡脖子;
二是人们不愿生孩子;
三是结构性失业和劳工短缺同时加剧。
有了上半场资本原始积累,手里牌就多了,可调配资源也就多了。
未来中国经济建设主要方向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三个问题,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了中国往后经济发展底层逻辑!
4、人口危机
七普数据公布后,政策驶入快车道,一个接一个行业被打压,反垄断领域也推向新高潮。
哪些行业在阻碍人们生娃?
1)高房价——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所以要打击房价。
2)高教育费用——养不起娃。所以要打击教培行业。
3)年轻人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不社交,不结婚生娃。所以要打击电子游戏。
4)互联网资本造成行业垄断——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底层人躺平。所以要搞反垄断。
把提高生育率作为最优先国策之一,一切不利于提高生育率行业都会受到打击。而往后经济政策也要把提高人们生育意愿作为最高优先级。
马斯克在参加《华尔街日报》CEO峰会上也提出,人类文明面临最大风险之一是生育率低,呼吁大家赶紧“生娃”。
5、结构性失业和劳工短缺
一方面是失业率逐年走高,另一方面是大量企业劳工短缺。
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工作,企业抱怨招人越来越难,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十分魔幻景象。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
6、实体经济贯穿中国经济整个发展史。失业率逐年走高与实体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
为什么现在实体经济越来越差了?无非和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是近几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抽走了实体经济资金;
二是为制造业提供人才的职业教育没搞起来。
7、国家为什么要在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时,对房地产、教培、互联网、游戏等行业下手?这些年国家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
1)房价、垄断、教育…国家重锤之下,未来十年变局已越来越清晰。
2)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重心,已经从“让一部分先富起来”,逐步转移到让一部分人先共同富裕起来,直至实现全面共同富裕。
3)意味着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4)中国经济已进入到邓小平当年目标下半场:国家改革决心是效率与公平的再平衡
8、经济转向
过去4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2%实现连续多年GDP高速增长。随之出现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最后积聚一起就是银行体系安全问题,导致整个社会混乱。
过去飞速发展是建立在惨痛代价上:
第一,苦了农民。
第二,破坏了环境。
第三,纵容了腐败。
第四,压榨了底层。
第五,懈怠了创新。
转型和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必然,也是逻辑必然,更是为过去行为“补课”。
9、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中国走向“科技进步主义”,房地产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调控不会放松。
2)告别以城镇化红利为基础“房地产+土地财政”旧模式,塑造“硬科技+绿色低碳+支持民企小微”为三大支柱新增长模式。
10、科技长远战略已确定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讲话

 

赵泉民老师的其它课程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