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综合能力考核表详细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 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范围内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 8年发布并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 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 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于 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的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 的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 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内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 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 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 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 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 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其次,又于1998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收入、投资等七个具体会计准则。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八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并实施,对于提高股份有限公司, 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提到的是1998年和 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财会字[1999]第35号文件 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加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反映其资产的价 值和损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已经又走过了八年的历程,这八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日益提高,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 质量仍然维持在"两则两制"时的状态。"两则两制"为这次的会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 说"两则两制"为推进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两则两制"取消了 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交"两金",从而确立了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如果"两则两制" 没有取消提折旧交"两金"的规定,也就没有资本的核算问题;又如,"两则两制"提出了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计提坏账准 备,从而确立了应收账款应当反映其可变现净值的理念。还比如,"两则两制"首次提出 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概念,从而建立了会计要素定义,并从 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如果没有"两则两制" 作为财务会计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而从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核算直接跨越 到此次的《企业会计制度》,无论对于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 ,都将产生较大的困难。因此,"两则两制"为会计的进一步改革,为实现了会计核算模 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看到 ,"两则两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带有较多的计划 经济痕迹,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中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企 业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会计信息质量上看,"两则两制"时制定的行业会 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已缺乏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客观真实性 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 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净殖值率、固定资产报废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而 不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而对固定资产价值磨 损的程度,以及无表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标准与企业的实 际情况不符,一方面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另一方面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 不足,设备老化,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资料的更新需求。 2.坏账准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提取,提取比例一般为3‰~5‰;已经发生的坏 账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 周转,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3.不能按正确的标准确认和计量收入。如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时虽然已经知悉购买企 业将无力承担付款的责任,但仍然确认收入。虚列收入,必然虚增利润,导致利润超分 配,现金流出企业,加剧企业资金短缺。 4.由于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差,存货在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但在资产负债 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 5.投资不能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已经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原投资成 本或原价值,没有反映已经发生的投资价值的减损,造成虚增投资价值,使企业资产严 重不实。 6.某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财产,已经形成损失或支出,却仍然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 表上反映,如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由于上述各种会计政策体现在财务会计制度中,由此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 息缺乏客观真实性。 (二)缺乏可比性 90年代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并开始建立一套核心准则 。建立核心准则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可选择性,增加可比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可比性的 要求日益高涨。从我国实际情况看,1992年大规模的会计改革,提出了增加可比性的目 标,并力求从会计核算标准上减少不同所有制的色彩,将会计改革前的70多种会计制度 ,归并为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由于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特殊需要,又制定了股份有 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保留了外商投资企业制度。其后,又根据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的要 求,制定发布了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公司制度、保险公司制度等。由于会计 制度针对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性质制定,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是为满足 融资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会计标准 上存在较大差异;境外上市的企业,还要按照国际或上市地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与按 国内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标准也存在差异。由于不同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 会计标准不同,导致同一行业企业因执行不同会计制度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例如,纺织行业中有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因其分别执行《股份有 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而使纺织行业中的各个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一致,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计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损失准备, 而其他企业不能计提投资损失准备。这种现象不便于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数据统计、考核 等,特别是给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增加了难度。 (三)缺乏可操作性 行业会计制度不能起到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分行业会计制度执行八年来 ,不少企业会计人员反映,会计制度成了简单的账务处理程序,造成会计人员遇到实际 情况翻阅会计制度后,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 了会计制度的权威性,也造成了会计处理无章可循、各行其是的局面。 同时,行业会计制度按行业分类已明显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一方面是企业 多种经营的存在和发展,用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 ,新兴行业的兴起,如足球俱乐部、网络公司、软件公司等,无法从现有行业会计制度 中找到其适用的会计制度。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业务出现,按行业分别设计 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国际化进程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1999年颁布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企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且 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 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要 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按照重新定义后的会计要素重新审视现行的会计制度,仍然存在着 与会计要素定义不一致的地方,如固定资产 核算,仍然没有满足资产定义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要求按照账面净值在资 产负债表上反映,而没有反映该项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有些上市公司将已经淘汰的机 器设备的价值仍然作为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有中反映,还有些上市公司将长期停健 、并且以后若干年内也无望继续开工的在建工程的利息继续资本化,仍然按照实际发生 的成本列入资产负债表,等等,这些资产已经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已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使其在资产负债 表上反映的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对此,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以及我们聘请的外国会 计专家曾多次提出意见,要求我们从会计制度上严格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 求予以规范。 (二)单位负责人和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会计核算标准的可操 作性的呼声很高。《会计法》修订并实施后,单位负责人是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主体,单 位负责人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有责任。因此,单位负责人要求首先应当从规范会计核算 标准出发,建立良好的会计标准平台,在此基础上考核单位负责人是否遵循了会计规范 ,是否真实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同时,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增加会计制度 的可操作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 本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认和计 量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中央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对会计制度改革多次作出指示,要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 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如,"中共 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计通过)规定,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 在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中指出,要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李岚清副总理在2000年国 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会计法》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实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系列重要指 示为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新修订的《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的发布和实施,为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法规依据。 (三)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员,要求我们 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有关方面要 求财政部提出具体的会计改革时间表,并且要求我们于2001年1月1日起与《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条例》同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更具透明度。 三、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 (一)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在我国,由国家制度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五十 年历史。从建国初期建立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志,确立了会计制度在制定会计 核算标准中的地位,它是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国情相适应的,几十年来,企业会计制度 已经深入人心,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核 算、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依据,也是注册会计师和...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 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范围内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 8年发布并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 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 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于 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的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 的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 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内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 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 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 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 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 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其次,又于1998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收入、投资等七个具体会计准则。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八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并实施,对于提高股份有限公司, 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提到的是1998年和 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财会字[1999]第35号文件 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加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反映其资产的价 值和损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已经又走过了八年的历程,这八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日益提高,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 质量仍然维持在"两则两制"时的状态。"两则两制"为这次的会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 说"两则两制"为推进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两则两制"取消了 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交"两金",从而确立了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如果"两则两制" 没有取消提折旧交"两金"的规定,也就没有资本的核算问题;又如,"两则两制"提出了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计提坏账准 备,从而确立了应收账款应当反映其可变现净值的理念。还比如,"两则两制"首次提出 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概念,从而建立了会计要素定义,并从 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如果没有"两则两制" 作为财务会计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而从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核算直接跨越 到此次的《企业会计制度》,无论对于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 ,都将产生较大的困难。因此,"两则两制"为会计的进一步改革,为实现了会计核算模 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看到 ,"两则两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带有较多的计划 经济痕迹,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其中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企 业会计信息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会计信息质量上看,"两则两制"时制定的行业会 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已缺乏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客观真实性 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 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净殖值率、固定资产报废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而 不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而对固定资产价值磨 损的程度,以及无表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标准与企业的实 际情况不符,一方面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另一方面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 不足,设备老化,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资料的更新需求。 2.坏账准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提取,提取比例一般为3‰~5‰;已经发生的坏 账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 周转,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3.不能按正确的标准确认和计量收入。如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时虽然已经知悉购买企 业将无力承担付款的责任,但仍然确认收入。虚列收入,必然虚增利润,导致利润超分 配,现金流出企业,加剧企业资金短缺。 4.由于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差,存货在账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但在资产负债 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 5.投资不能产生效益,有的甚至已经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原投资成 本或原价值,没有反映已经发生的投资价值的减损,造成虚增投资价值,使企业资产严 重不实。 6.某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财产,已经形成损失或支出,却仍然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 表上反映,如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由于上述各种会计政策体现在财务会计制度中,由此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 息缺乏客观真实性。 (二)缺乏可比性 90年代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并开始建立一套核心准则 。建立核心准则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可选择性,增加可比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可比性的 要求日益高涨。从我国实际情况看,1992年大规模的会计改革,提出了增加可比性的目 标,并力求从会计核算标准上减少不同所有制的色彩,将会计改革前的70多种会计制度 ,归并为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由于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特殊需要,又制定了股份有 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保留了外商投资企业制度。其后,又根据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的要 求,制定发布了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公司制度、保险公司制度等。由于会计 制度针对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性质制定,如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是为满足 融资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会计标准 上存在较大差异;境外上市的企业,还要按照国际或上市地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与按 国内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标准也存在差异。由于不同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 会计标准不同,导致同一行业企业因执行不同会计制度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例如,纺织行业中有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因其分别执行《股份有 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而使纺织行业中的各个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一致,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计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损失准备, 而其他企业不能计提投资损失准备。这种现象不便于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数据统计、考核 等,特别是给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增加了难度。 (三)缺乏可操作性 行业会计制度不能起到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分行业会计制度执行八年来 ,不少企业会计人员反映,会计制度成了简单的账务处理程序,造成会计人员遇到实际 情况翻阅会计制度后,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失去 了会计制度的权威性,也造成了会计处理无章可循、各行其是的局面。 同时,行业会计制度按行业分类已明显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一方面是企业 多种经营的存在和发展,用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 ,新兴行业的兴起,如足球俱乐部、网络公司、软件公司等,无法从现有行业会计制度 中找到其适用的会计制度。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业务出现,按行业分别设计 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国际化进程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1999年颁布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企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且 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 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要 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按照重新定义后的会计要素重新审视现行的会计制度,仍然存在着 与会计要素定义不一致的地方,如固定资产 核算,仍然没有满足资产定义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要求按照账面净值在资 产负债表上反映,而没有反映该项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有些上市公司将已经淘汰的机 器设备的价值仍然作为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有中反映,还有些上市公司将长期停健 、并且以后若干年内也无望继续开工的在建工程的利息继续资本化,仍然按照实际发生 的成本列入资产负债表,等等,这些资产已经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预期 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已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使其在资产负债 表上反映的价值符合资产的定义。对此,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以及我们聘请的外国会 计专家曾多次提出意见,要求我们从会计制度上严格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 求予以规范。 (二)单位负责人和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会计核算标准的可操 作性的呼声很高。《会计法》修订并实施后,单位负责人是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主体,单 位负责人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有责任。因此,单位负责人要求首先应当从规范会计核算 标准出发,建立良好的会计标准平台,在此基础上考核单位负责人是否遵循了会计规范 ,是否真实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此同时,企业会计人员要求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增加会计制度 的可操作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 本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认和计 量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中央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对会计制度改革多次作出指示,要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 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如,"中共 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计通过)规定,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 在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中指出,要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李岚清副总理在2000年国 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会计法》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实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一系列重要指 示为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新修订的《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的发布和实施,为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法规依据。 (三)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员,要求我们 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有关方面要 求财政部提出具体的会计改革时间表,并且要求我们于2001年1月1日起与《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条例》同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更具透明度。 三、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核算模式 (一)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在我国,由国家制度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五十 年历史。从建国初期建立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志,确立了会计制度在制定会计 核算标准中的地位,它是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国情相适应的,几十年来,企业会计制度 已经深入人心,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核 算、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依据,也是注册会计师和...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下载声明]
1.本站的所有资料均为资料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权的,请来电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电话:010-82593357。
2、访问管理资源网的用户必须明白,本站对提供下载的学习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
3、本站保证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都是按“原样”提供,本站未做过任何改动;但本网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本网站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
4、未经本网站的明确许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链接本站下载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本网站对其自行开发的或和他人共同开发的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服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坏,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传资料,请点我!
管理工具分类
ISO认证课程讲义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规条例营销资料方案报告说明标准管理战略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战略经营策划方案培训讲义企业上市采购物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名录生产管理金融知识电子书客户管理企业文化报告论文项目管理财务资料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资料面试招聘人才测评岗位管理职业规划KPI绩效指标劳资关系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资表格薪资制度招聘面试表格岗位分析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入职指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方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绩效考核表格人力资源规划安全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管理办公总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代理连锁制度销售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广告策划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进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福利制度咨询诊断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办公室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培训绩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荐
下载排行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16695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6695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695
- 5员工守则 16695
- 6软件验收报告 16695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6695
- 9文件签收单 16695
- 10跟我学礼仪 16695